方丈的話
- / 方丈的話 - 飽學謙虛如垂稻,佛法如鏡照己過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7- 我們讀經論,讀到自己很相應的文句時,都覺得說:怎麼好像在講自己的心態?所以,我們自己就非常地相應,很法喜,而不是說:剛好看到這句話,我下課就可以跟他辯論了。這絕不是我們學習應有的心態。 
- / 方丈的話 - 菩薩修行要慎重,切莫言空住有中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6- 這一部經記錄後代的人,有一些修行人會這樣子說:「後來世人,當自說言:我所作業,是菩薩行」。我所作的事都是菩薩道。我們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在行菩薩道。這個要小心一點。 
- / 方丈的話 - 禪宗公案話茶杯,冷看幻心幻境滅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4- 一開始就強調不能以一個實有自性的心來作觀,帶著這樣的觀念,是不可能體驗到什麼是性空的心,其實若你瞭解緣起無自性的心,也是眾緣所成的話,就比較可以明白如何以緣起性空的心,來觀察緣起性空的境。 
- / 方丈的話 - 次第修持層層進,道共戒慧最要緊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2- 一般沒有「道共戒」精神的人,雖然他持戒,但他會說,他是從哪個道場出來的,哪裡的戒比較清淨。這個其實就是他在持律儀戒的時候,他的分別非常的強烈。這樣子,他要深入到道共戒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不是著重在心,他已經起分別,有高下想了,自己卻不知道。 
- / 方丈的話 - 律儀定道共三戒,三業清淨智慧種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1- 我們如果有智慧:無常、苦、無我的智慧,我們自然會成就一種叫作道共戒,就是由智慧生起的戒。我們看因果關係會非常的明顯,非常的明確,我們在行為上就會產生軌範,不會以我為出發點等等。 
- / 方丈的話 - 出家學道捨習氣,吃苦忍辱立道基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10- 我們好像忘了我們人間,我們人還可以做到一種功夫,叫作忍辱的。我們好像忘記了:我們人其實是可以做到忍辱的。我們培養不起來一些德行,就是因為我們的煩惱太重了。 
- / 方丈的話 - 南北禮數雖不一,敬僧護教同一義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09- 當一個師長、院長要傷很多腦筋。訓練不好,回去之後,還說:「你看,這個佛學院沒有教,教的學生見到師父不會銷假、不會告假的,要走就走,要來就來。」有時候,這不是佛學院的錯,不是師長的錯,而是現在的學生,現在人的善根有一點薄弱了。 
- / 方丈的話 - 內外如一善調柔,尊師重教鑄法器_《寶積經》法語集錦_方丈2024開示08- 如果是身心很調柔的人,你上課很用心的人,你平時都有用功,即使你聽什麼,都會很法喜的。即使那個老師口才不好,長得很醜,也沒有什麼教學技巧,很凶,但是,他只要一堂課,或者一年裡面有幾句話讓我受用,就感恩不盡。這個本來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