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 心得分享
《大毗婆沙論》初體驗之心得分享_覺觀法師
通過這幾堂課的學習,我對三皈五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前會覺得三皈五戒只是入門知識,忽視了其作為整個佛法修學基礎的重要性。其中的戒律精神與聲聞戒、菩薩戒是共通的。在學到聞所成慧這塊內容時,雖然自己沒有對四聖諦等如實了知,但每次聽聞佛法,都會產生歡喜,這給我修學帶來了巨大鼓舞。佛法要多聽,一定會對身心世界產生影響。
「阿毘達磨的理論與實踐」課後心得分享_張冠雄
接近耳順之年,幾番深思,心想往後,教依羅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行依南傳四無量心、四念處。但難免懷疑,如此南北混雜,沒有貫徹一宗是否可行?此外,現在選課若未與修行、實踐結合,總覺得乏味,欠缺什麼?
香港志工撰文分享
開仁法師結束在香港理工大學為期三天的佛學講座後,於8月24日上午十時許,在黎少芳居士等人陪同下,蒞臨位於窩打老道的明珠佛學社,探訪社長劉錦華居士及諸位老師、社友。
初級茶藝班課程報導
馬立財老師還以「以茶悟禪」的精神不斷提醒大家:泡茶時要回到身心,保持對呼吸和動作的覺知,輕、柔、放鬆,才是泡好茶的關鍵。
經過兩天的學習,學員們都表示受益良多,對茶藝有了新的認知與體會。
學員心得1:亞楠
學員心得2:佳偉/ 心得分享
2024年書法班心得分享
對隸書書法心心念念已久,初春適逢禪林辦書法公益活動,在老師諄諄不厭,不懈無微的數月教導下,我從隸書小白,揮毫不靈,控筆控墨…..漸漸明瞭其中的中峰走筆、提按提按提、稍稍擺動、筆筆斷而不失連、線條的粗細
「『如理作意』如何使用呢?」觀後感_文/譚文信
開仁師父在六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如理作意」如何使用呢?」就以簡明易懂的話,讓大家明白,雖然我們內在都有未斷的隨眠煩惱,外在又有可以讓煩惱起現行的境界。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們當時是在「非理作意」還是「如理作意」?
/ 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2024年佛法是生活的智慧_文/陳芷涵
此次講座的特色,法師除了宣弘法義之外,還帶領大家學習及體驗「四念住」,並同時有線上 Zoom 同步弘講,共約有600多人同霑法益。法師看到社會的亂象及動盪,人心的浮燥不安,所以特別安排這系列切合現狀的主題,讓我們聽聞佛法而能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成為「活用」的「學佛」,而不是書本裡或知識性的「佛學」。但解行要並重,方能成就。
/ 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2024年 吉祥禪三_吴榕畛
这次被晚課的警偈感触: 是日已過,命亦随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感恩這次的聖法談,讓我幾天都沐浴在法雨下。修行不是要修得什麼,而是要減少我們生活中的煩惱,是一條不断自我探索的旅程。
/ 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第五期《雜阿含經》網路讀書會_Khan
感謝禪戒法師與我們所作的經典分享與開示,並以生活化的方式來教導我們如何把「法」運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第二堂課里提到的「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招其患;唯如來能知人耳。」尤其有時當我們的我慢心生起時,這句法語對我很起效用!我覺得非常受用!
/ 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第五期《雜阿含經》網路讀書會_范勝凱
寂靜禪林Santavana禪戒比丘尼在短短五堂「雜阿含經導讀」課程一次次針對我一堆繁雜、毫無基礎的問題,耐心給予精闢縝密的回覆與延伸資料,生平第一次感受釋迦牟尼也是這樣的對待沙門和一般人。內心感動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