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影音
/ 佛學影音
道一比丘影音開示
道一比丘: 簡歷: 1993年畢業於鐘靈中學高中理科。 1995年畢業於I.M.R醫藥化驗師。 1997年依止傳善長老披剃出家。 1999年1月3日於臺灣光德寺受具足戒,淨心長老為戒和尚。 2002年畢業於福嚴佛學院第九屆初級部。 曾任馬來西亞佛學院教師、彼岸法音佛教會監院、士拉央佛教會宗教顧問等。 現任福嚴佛學院教務助理及寂靜禪林長老團成員。 專研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導師思想研究、佛法與心理學。 擅長帶領的行門功課是四梵住、安般念、生活(念處)禪。 1. 佛法與心理學 共2講 於行政中心
/ 佛學影音
其他影音
其他: 1. 因為有您 Because of you_寂靜禪林2011【因為有您】感恩營佛曲 共1講 2.PhraKhruaRanthamMakhun大長老在寂靜禪林的2015年解夏開示,由永雋比丘翻譯為華語 共1講 3.2015年「解夏供僧、孝親報恩大法會」誦經錄音 共1講 NEW
/ 佛學影音
慈和大福@台灣
日期: 2010年3月12日地點:台灣皓月精舍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二講爲什麽說「慈和」得「大福」呢?「慈和」,就是慈愛和睦。佛陀在契經中說:我由於過去世修習慈心故,得轉輪聖王、得生梵天千百世。我們要記得:以慈愛的心給眾生帶來歡喜,分享自己的利益,隨喜眾生的成就,這就是造就大福業者。
慈和大福@台灣(一) 時間長度:00:52:53【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慈和大福
日期: 2010年3月8日地點:馬來西亞Selayang佛教會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一講爲什麽說「慈和」得「大福」呢?
「慈和」,就是慈愛和睦。佛陀在契經中說:我由於過去世修習慈心故,得轉輪聖王、得生梵天千百世。
我們知道佛陀是福慧圓滿者,雖然他也像阿羅漢在智慧上能夠斷除煩惱,但在渡化眾生的智慧上、善巧上、方法上確更多樣化。不單於此,佛陀在過去世所累積的福業,導向於菩提正覺的波羅蜜,也是比一般弟子來得更圓滿。
慈和大福 時間長度:01:18:19【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禪茶一味
日期: 2009年12月03日地點:寂靜禪林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二講何謂「禪」?何謂「茶」?何以合為「一味」?
今開印比丘透過歷史文化、文字演變、詩詞作品等詮釋出「禪」與「茶」的百花齊放,及融合禪、茶文化之「一味」。以期能提升心靈,頤神養性,則更能提升品茗與精神的層次。
禪茶一味 (一)時間長度:00:52:03【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佛遺教經》
日期: 2008年8月21日~2009年7月24日地點:寂靜禪林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三十講佛陀離開了,誰來教導我們呢?我們要依據甚麼標準來學習呢?
《佛遺教經》記載著佛陀臨終前的最後教誡,所以又稱為《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此經即精彩又言簡意賅的把沙門行持的次第記錄了下來,內容關乎戒律行儀及定、慧、解脫修證。
今開印比丘乃以經文為本,配以世親論和中國的註釋,並揉與南傳上座部阿毘毗達摩的架構解說。期能融合南、北傳學風之精華,淬練出佛教實修之指南。
《佛遺教經》(一)時間長度:00:51:56【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慈心解脫與七覺支
日期: 2008年10月12日地點:台灣美濃朝元寺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一講本輯內容主要收錄2008年10月12日,由台灣淨心文教基金會及高雄正信佛青會聯合主辦、假美濃朝元寺舉辦之「慈心禪修習營」時,開印比丘主講的「慈心解脫與七覺支」。
慈心解脫與七覺支(一)時間長度:00:31:59
/ 佛學影音
《慈經》及其註釋
日期: 2008年10月5日~12日地點:台灣美濃朝元寺主講:開印比丘講次:六講慈心澄澈,遍照有情――慈心禪七
「慈心禪」(Metta Bhavana)為佛陀對有情眾生之慈愛與關懷,此一禪法傳授於佛弟子間,亙古流傳的修行法門之一。
佛住世時,屢次以慈愛攝導眾生。《增支部》更說慈心有十一種功德:1. 入眠安樂 ; 2. 覺寤安樂 ; 3. 不見惡夢 ; 4. 為人愛敬 ;
5. 非人愛敬 ; 6. 諸天守護 ;7. 不為火、毒、刀劍所傷 ;
8. 心速得定 ; 9. 容貌平靜、歡喜 ; 10.臨終不昏 ;11.若未證得阿羅漢上位,死後則生於梵天。
《慈經》及其註釋(一) 時間長度:01:04:53【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出家十法
日期: 2008年5月~10月地點:寂靜禪林主講:開印比丘講次:六講所謂出家?據《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15(CBETA, T22, no. 1421, p. 101, c17-18)曰:「善自調伏,具諸威儀,常行忍辱,憐愍眾生,故謂出家。」
為什麼要出家?出家所為何事?
「夫出家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
開印比丘應用巴利注釋及北傳論典的資料,介紹出家十法。其內容不只包含出家眾應盡的義務,也是護持僧團的在家眾所應知道的關於出家眾的行持。時常觀察這十法,不論在家或出家眾,應該對修行會有莫大的利益吧!
出家十法(一)時間長度:00:58:54【中國地區請點擊此聆聽】
/ 佛學影音
為什麼要學佛?
日期: 2008年6月22日地點:美國菩提學會 (MBS)主講:開印比丘講次:一講為什麼要學佛?
學佛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快樂;那麼,如何從學習佛法當中達到這樣的目的?是值得大家多思考。一般說來,世間快樂來自於二處:生理和精神上。當我們不斷的重複追求物質享受、受用別人的讚歎時,這種快樂都是暫時性的麻醉,是短暫性的維持。所以生活在有為無常的世間裏,無論痛苦或快樂都不會長久,呈現的就是苦樂參半的現況。
學佛是為了在生活中得到快樂,首先要從世間的快樂開始,雖然它還是世間無常,但在造作時是善法,如布施、持戒乃至聽聞佛法。以此為基楚,進一步修習禪定,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更進一步成就色界、無色界禪,乃至修習毗婆舍那觀智,培養智相應的喜俱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