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及納閩全州佛陀日慶典

佛教當代關懷座談會內容摘錄
主題:“從e時代談僧俗兩面觀”
主講:開照法師vs王書優博士

【前言】 今年(佛曆2554)的沙巴與納閩佛陀日慶典可說是在古達佛教會全體佛友萬眾一心,振動心翼的努力下成功舉辦。

在許多精彩的慶典活動當中,”佛教當代關懷座談會”,可說是特別深具意義的一個環節!因為它是佛教領袖關懷社會,回應時事課題的一個最佳平臺。

今年座談會的主題是”從e時代談佛教之僧俗兩面觀”。主講人是開照法師與王書優博士,主持人是譚文信居士。 僧信互動兩相護,開照法師的講演內容主要是在談出家僧伽與在家信眾之間應有的良性互動。法師首先解釋”僧”的定義。狹義的”僧”是指過著佛制戒律生活之出家人。而廣義的”僧”則是指不分出家、在家,只要對法有所體證,因而”淨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的,都是世尊弟子僧!

由於出家眾與在家信眾都是佛弟子,彼此之間,一定會有互動。如果其中一方的品德出現問題時,另一方是可以表示不滿或進行制裁的。比如說,如果某個在家眾譭謗三寶,同時作出種種不利於比丘之惡行,那麼”僧伽若欲,則可作覆缽”,意即不接受此人之供養,也不去教導他,直到他肯髮露懺悔為止。另一方面,如果有僧人言行不如法,”優婆塞若欲,則可說不喜”,意即表達內心不滿。

由此可知,佛教僧俗之間,是一種倫理關係而非特權制約。因此佛教主張眾生平等,皆有成佛的可能性,並非虛言或政治口號而已。

佛教僧俗之間既然是倫理關係,就應該要懂得自護護他。法師引用了《小部*如是語第107經》來作勉勵。
“諸比丘,諸婆羅門、居士對你們有許多助益,因為他們供養你們衣服、飲食、住所、病人所需的醫藥資具。你們對諸婆羅門、居士也有許多助益,因為你們為他們宣說初善、中善、後善,有義有文的正法,顯示完全圓滿、遍淨的梵行。諸比丘,如此,通過彼此間的互相資助,使導向超越諸流、正盡苦邊的梵行得以住位。

從e時代談佛教 另一位主講人王書優博士就和現場佛友們分享了”從e時代談佛教”。王博士認為e時代之特徵是網路,換言之,離開了互聯網,e時代將不復存在。而e時代所帶來的矛盾是人們製造電腦來存儲更多資訊,卻減少了彼此之間的交流。而且往往是知識越來越多,反省的智慧卻越來越少。

王博士認為在e時代,佛教所面對的危機是全球化、偶像化、世俗化、基督教化的衝擊。關於基督教化的衝擊,大馬佛教學術研究會主席拿督洪祖豐的觀點恰好響應了王博士的看法:
“目前佛教面對全球化、世俗化、偶像化及基督教化四大現象,許多華裔已轉向信奉基督教,是我國佛教界的危機。”(《法海》148期69頁)

其中的偶像化,王博士還指出是”導師偶像化”,意即把宗教師神化,搞個人崇拜。王博士的觀點,臺灣傅佩榮教授在其《哲學與人生》一書中也有所呼應。

“崇拜個人是一件冒險的事,因為個人可能會改變。一個人只要活著就可能墮落,即使是宗教界的領袖也不例外。既然有這種可能,我們就不應該崇拜特定的人,因為人獲得的崇拜越多,加在他身上的壓力也越大。

有些人由於機緣湊巧,會選擇崇拜某位師父,認為他最完美,此生只願意追隨他。然而,佛教有一句話說得好:”依法不依人”,人有生老病死,教義則是永恆的。傳教者的角色是橋樑,怎能自己變成神明?”(《哲學與人生》323頁,傅佩榮著;大將出版社)

王博士始終認為處在e時代,佛教需要履行當代關懷,意即要多關心時事課題,也要積極去處理眾生的生命議題,最終還要為社會提供引導及”挑戰”-go against the current!

我們應如何看待新聞自由?為了呼應王博士所提出的”佛教要多關心時事課題”,主持人文信師兄提出了一個有關捍衛新聞自由的事件,並請兩位主講人回應。

“周澤南先生是第二電視臺《前線視窗》製作人,曾報導《白小事件系列》;後拍攝《巴貢水壩系列》,介紹將近萬人的原住民搬遷後的生活困境,此系列原先播了第一集,當系列二正要播出的時候,卻被高層下令腰斬,因當時適逢砂拉越詩巫進行補選,為免影響執政黨之選情,電視高層剝奪了民眾”知的權利”。周先生因為揭發此事而被革職。請問兩位主持人有何看法?”

王書優博士首先表示,大馬的媒體自由度在世界上的排名是132位;而媒體自由度其實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民主自由度。因此,大馬的排名是相當落後的。媒體自由與否當然會影響信仰自由的保障,這就是所謂南美洲亞馬遜河的”蝴蝶效應”。

至於開照法師就表示,對於新聞自由,他是有感而發。當社會發生一些不公平的事件時,人們應該超越黨派、種族、宗教派系,以人本為主的立場來關心事件。而人們在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可通過媒體提供正確的訊息。站在一個要求公正、平等的立場,有人肯站出來,或是發出一些聲音,雖然不能做些什麼,但聲音總是要發出來的!

法師也不同意一些佛教徒把受害者的遭遇視為”業障”,他認為我們應該改變看法,進而改變社會不公平的現況!

(後記)沙巴及納閩佛陀日慶典圓滿結束將近一個多月後,我才開始整理當晚座談會兩位元主講人的談話內容。當然我是在作一些重點記錄,並未完整呈現所有談話內容,希望讀者能夠原諒我的疏懶個性。

(整理:譚文信) 25.0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