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网络课程开仁法师将南传《经集》中的第一经《蛇经》作为教材,经中通过以蛇蜕皮的事例作为比喻,详细的说明修行者想要从二元对立的烦恼世间中获得解脱,就要像蛇蜕去旧皮一样捨弃对于今生和来世的欲求和执著。

上座部古德的解释中蛇蜕皮须在遵循物种法则的前提下,对旧皮产生厌恶心,并且还需要借助一些外物,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蜕去旧皮。因此,蛇蜕皮的过程并没有违背自然规律,而修行者想要舍断今生和来世,也是依循因果规律:首先要遵守戒律,其次要对生死世间产生厌离心,还要借助善知识的教导,通过自己精进努力的修行,最终才能彻底断除根源于内心的执著而获得究竟解脱。

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中将凡夫的忿怒比喻为蛇毒。蛇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而在佛法中「瞋恨」也是根本烦恼之一,中国古德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注1),在向智尊者的解释中,从最轻微的不欢喜到最强烈的暴怒都包含在「瞋恨」中,而忿怒是其中最强烈的存在。因此,忿怒给修道造成的障碍和破坏非常严重,修行者要及时将之调伏。

第二,将贪欲比喻为莲花。莲花虽然很美,但它很快就会枯萎凋零,人们总是沉浸在莲花的美丽中,而忽略了它会枯萎的结果,随着莲花的枯萎人们就会因之忧愁痛苦。世间的欲乐也是一样,虽然能够给人们带来暂时的享受,但它终究会变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苦痛,所以修行者要舍断对于欲乐的贪著。

第三,将渴爱比喻为洪流。如洪流的源源不断、奔流不息,人们追逐感官享受、财产或权力也是如此,永远无法满足,即使是拥有的人,也会常常恐惧失去,也可能因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失人性、造作恶业。对欲望的渴爱追求会让一个人身处于湍急的欲望洪流之中,随着烦恼及业力的推动而轮回生死。正如向智尊者所说,渴爱是一切世界的创造者、支持者与破坏者,想要征服世界,就要征服渴爱。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比丘不急不缓才能明了世间虚妄,离贪嗔痴而完全的超越世间。佛陀曾经以弹琴作为比喻来教导弟子,琴弦太紧则容易断,太松则弹不出声音,只有紧松得当的琴弦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修行也是如此,过于急燥则身心会出问题,而过于懈怠则会荒废修行。此处向智尊者并没有把急和缓解释为紧和松,而是将之解释为「既不被虚妄迷惑也不因真实而畏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断常二见,比丘能离以我为中心的断常二见而行中道,如是便能舍断今生和来世证得究竟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导弟子的正行。

比丘修行解脱道须努力精进的舍断对于今生来世的妄想执著,就如蛇想要成长就必须要努力蜕去原来的旧皮一样,这样的教学即形象又具体,能让修行者更加容易的掌握修行中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点,明了修行的具体方法。

(注1)《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3,CBETA, T36, no. 1736, p. 21c23。

 

相關連結

1、《蛇經》_僧伽教育網路課程_講義及錄製影視

2、《蛇經》第一堂課課程報導_2023年寂靜禪林僧伽教育

3、慣性持守修持的戒定慧力量,足以抵擋自己的貪瞋癡煩惱嗎? ——《蛇經》_僧伽教育網路課程之課後審思_釋持然

4、蛻舊皮,脫舊業! ——《蛇經》_僧伽教育網路課程心得分享_釋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