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勖法師 

「此課程的內容好比一位醫生用手術刀解剖身心,讓我們對身心狀態有更深入的瞭解與探討。此課程也是佛法的精髓,因此它是所有修道者或學佛者務必讀的一本書,它引導我們深入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態,進而做心的主人,自我調整身心,不被外境轉,才能過著平靜與自在的生活。 

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與五戒十善等等,也是此課程背後隱藏著的內容之一。只要修道者依據此書修道,再配合善知識或老師的教導,就能達到淨化心靈,提升生命品質,走向有意義與有價值的人生,達至修道的最終目標—– 解脫。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旅途。此課程指引我們對生死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在人生路還沒有畫下句點之前,守護六根,反觀自照,常自我反省,用現有的生命多行善,為未來撒下菩提種子,才能往生善趣,人生才無所缺憾。 

感恩授課老師與幕後的所有工作者,因有您們無私的付出而成就了我們。謝謝您們!辛苦您們了!」


 

2、 道暘法師

「時間飛逝,在等待中的課,一晃,已接近尾聲,今夜將划上句號,緣聚緣散,半點不由人。對這門解脫之學,尚須勤奮加功,繼續摸索。雖然如此,但所學的內容,能吸收消化的,很是受用。

貪嗔痴令我們輪回不斷,主因來自心的造作,心的策動與知見系系相關,知見由知識學問的累積,漸漸的慢慢的成為個人的思惟模式和行為取向而不自知。所以竪立正知見和瞭解我們的心是如何運作的是非常重要的。

煩惱人人皆有之,如何從煩惱中超越 ?

天天要面對的人、事、物,怎樣保持正面的心態 ?

不如意時的情緒管理,稱心如意時的平常心對待,生離;等待再相會,死別;祝福開啓新的生命旅程 ,凡事能轉為善念對待,心結皆能化解,開懷釋放。當然不是一蹴而得,需要過程,真心實意,耐心學習,認真不懈的態度不可少。內容的理解可深可廣,非幾句感言涵蓋的了,自己來上課吧,一探究竟。

老師真的很棒,是我們的好榜樣,學習過後能將所學與大家分享,開班教導令聽者獲法益,值得贊嘆,隨喜善業。

Sādhu!  Sādhu!  Sādhu!


3、道深法師 

……讀了心與心所,認識了鑒別法。鑒別法,像一面鏡子,依靠它,能讓自己看到不善心的狡猾和善心的夾雜。在心路過程之概要里,老師摘錄了一段話:如果有人只是清晰體驗目標一次……即使過了百年之後,緣於該目標,也有可能令到有分波動……’我不能親身體驗這段話,但忘不了。於是,目前列為警策自己的座右銘:異熟如是,速行可變!」 


 

 4、道宏法師 

…… 感謝您一路來不疲不懈地詮釋《阿毗達摩》,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使我們漸漸進入《阿毗達摩》的微觀世界。兩年來,無論是網線不穩定,或是嗓子沙啞,您都是準時上課。 為了使我們瞭解,您找了很多補充資料,以圖表闡釋,精闢、透徹,使我們獲益匪淺。我最喜歡您回答學生的問題,一針見血。我多希望您能夠成立一個《阿毗達摩》讀書會,以鞏固我們有限的知識,讓《阿毗達摩》實踐於生活中。」


 

5、智勇

「兩年的《攝阿毗達磨義論》課程已接近尾聲。回想起來,首先湧上心頭的,還是不由得要感謝所有助成這次殊勝課程的因緣——主辦方、授課老師、義工等等——記得淨永老師有陣子忍著喉嚨之痛,堅持不停課。老師的教導,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淨永老師很用心、很善巧地引用很多生活的實際例子、大德們的開示要義、各種譬喻,剖析重點、難點,讓乍看之下遠離日常生活的,枯燥難解的《攝論》變得生動、親切,極具指導性。 

說到自己的學習,就知識層面而言,《攝論》的難學,我自己理解,在兩點上。一則它是內容非常龐大、深奧的南傳《論藏》即「七部論」的基本概要,份量十足。但反過來說,感謝阿耨樓陀尊者,通過這樣的收攝,如同給了學習者一對翅膀得以飛翔在高空鳥瞰「七部論」的基本要義,讓學習本身極富意義。二則它的名句文身,特別是一些獨特用詞,是需要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去熟悉的。但熟悉之後,就不會覺得難了。當然,比如,在《攝論》裏面,有教導89心的內容。89這個數字很容易讓人裹足不前。其實這只是詳細地分析和羅列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是有規律可循的。同時,《攝論》又善巧地利用各種方式對其進行收攝。學習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熟悉的收攝方式,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這些心的分類。比如,善心、不善心、無記心(異熟心和唯作心)等等這樣的分類相信就能讓人安心學習了。 

學習《攝論》的好處是很明顯的。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經論、要正確有效地進行禪修而達到最終的目的前,在知識層面逐步建立起對於身心正確而完整的瞭解,是一個必要的儲備。《攝論》剛好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極有力的幫助。隨著對《攝論》的學習的不斷進展,不但會增強自己學習經論的信心,而且讓自己能以更加寬廣的視角來理解佛陀的教法,導正思維。這樣的進展,很可能會讓自己在某一刻突然地發現「哦,原來如此」,「哦,原來還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認知。」。比如,當我們知道「嗔心所」會怒燒自己的依處,當我們知道色法有四種生起之因,我們就會明白,自己不快樂時心中的那個「堵」到底是什麼來頭了。而當我們知道「觸心所」、「受心所」、「無嗔心所」等等,我們就開始慢慢明白要如何不再讓自己心頭添堵了。《攝論》還有好多寶藏,包括心路、離心路、二十四緣等等的施設。當然,《攝論》一樣不會缺乏任何《論書》所必備的——它指出了一條清晰的朝向解脫的路線圖。 

作為修學《阿毗達摩》的入門書,《攝論》內容的掌握,雖非唾手可得,但絕非高不可攀。學習中,除了可以借助很好的中文譯本的助讀資料,比如,《阿毗達摩概要精解》、《攝阿毗達磨義論表解》等等,也可以跟隨眾多善知識的開示。 

《攝論》可以很精准地幫助自己去認識自己的身心、自己對境時身心的反應,幫助自己理解禪修中、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只要經過善知識的引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不斷受用法益。即使只是一些點點滴滴的體會,對於自己而言,卻都是彌足珍貴的收穫。這樣的收穫,也將繼續激勵我不斷學習《攝論》——誠如老師所說,雖然會需要好幾遍的來回學習,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6、林惠玲

「初次見到《阿昆達磨》,就覺得這四個字連在一起好合諧,好奇心驅使我打開了這本書。然而,一看內容不禁對聖賢尊者肅然起敬!雖然當時看不懂也讀不來,但卻花了三年時間斷斷續續的把能略微理解的一些內容記錄下來。幸運的是全球疫情推動了大量的在線學習,這次終於有機會參於了淨永老師為期兩年的《攝論研習班》。記得當時老師還贊揚學員們勇敢可加,因為這本論藏的內容非常繁瑣,大量的名相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摸索去理解。現課程即將結束,而在這學習過程中,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數學課本,裡面有很多的定義和方程式,只要把握好,就能更深層去探討和這些定義和方程式有關的專題。例如加減乘除、小數、分數、幾何、代數等都是建築師、會計師、電子工程師、機械設計等這些專業的基礎。《阿昆達摩》通過其祥盡有系統的分析和整理,最終將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涅槃融匯貫通,應用於實際操作。而這讓我不由自主的開始研究自己、並進而幫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是如何認識這外面的世界,進而更真實認識自己。甚至理解自己這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儘管已步入暮年,我深信這些學習與探討,在未來的日子里會繼續發揮作用,讓每一個明天都充滿有趣又好玩。」

 

 

 

 

 

 

 

 

 

 

 

《攝論研習班》相關連結:

開課報導結業報導心得分享
12022年第一學期點擊點擊
2第二學期點擊點擊
32023年第三學期點擊點擊
4第四學期點擊點擊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