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學期的《攝論研習班》於11月7日(星期一)正式圓滿落幕。當晚約有60位学员包括僧俗二眾透過ZOOM平台,一起歡喜學習,共沾法益。此課程於9月5日開課,每週一次線上相聚,一共進行了十堂課。當中共有25位學員全勤出席了這十堂課,值得嘉許。

 

第二學期的主要學習內容是《阿毘達磨概要精解》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即是:心路過程之概要,以及離心路過程之概要。這兩章的內容緊接著上個學期學習過的內容,把89/121種心,52個心所,組織起來,探究心路過程發生(第四章內容),以及涉及結生心、有分心與死亡心的離心路過程(第五章內容)。

 

有了前三章的基礎,再通过心路過程,我們就可以更了解我們在生命期裡如何造業。老師也常告訴我們說《阿毘達磨》是講清楚、說明白,讓我們了解自己內心的狀態,省思自己處在於善心,或是不善心。另外,老師也告訴我們一句口頭語:“異熟如此,速行可改”,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應當以何種心來面對是可以訓練的。若慣習以善心應對就會導向善業,反之若以惡心反應就會衍生惡業。老師也在結語時告訴我們,要多加強自己的如理作意,善業成熟時,面對可喜所緣,應避免生起貪染的心;不善業成熟時,面對不可喜所緣,我們應當安忍,不要生起瞋心。

 

而第五章的內容就是“四個四”,即是:四生存地、四種結生、四種業、四種死亡。老師也在此章節為我們介紹了《十福業》,鼓勵我們要廣修善業,讓生命品質提升。老師也告訴我們善業也有殊勝與低劣,所以在造善業之前或之後,都不要讓心被煩惱污染,應該保持清淨無染的良好動機,讓我們造的善業是殊勝的善業。此外,老師也通過講義和圖表,講解死亡與結生的過程,讓我們了解上一期生命與下一期生命是如何的連接。

 

這個學期依然保持讓學員在交流環節時提出疑問,老師也竭盡所能為學員解開疑惑,讓大家從中獲益。另外這兩個學期都備有錄影檔,除了供請假學員補課,也讓學員反復學習。

 

最後,這兩個學期的課程圓滿結束了,學員們聞法後都法喜充滿。我們期待明年的下個學期到來,來揭開《阿毘達磨概要精解》的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內容。

Sādhu!  Sādhu!  Sādhu!

 

文/ 寂宏

《攝論研習班》相關連結:

開課報導結業報導心得分享
12022年第一學期點擊點擊
2第二學期點擊點擊
32023年第三學期點擊點擊
4第四學期點擊點擊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