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六、日8AM-6PM;其他時間:預約接待
Phone:+6016 5568715(8AM-11AM)
Whatsapp
首頁
禪林概況
道 場 簡 介
方丈開仁長老 Abbot Thera Kairen
宗旨與理念
組織架構
地理位置 Location
禪林風光
生活作息
禪林訊息
方丈的話
方丈行程報導
活動預告
活動報導
專題報導
禪林事記
僧伽教育
文宣出版
佛法書籍
宣傳海報
禪林日曆
禪林文化
寂靜會訊
書畫墨韻
佛學禪詩
佛法問答
心得分享
多媒音像
佛學影音
佛學影視
禪林電視臺
佛法問答 _開印阿闍梨41~50
In
佛法問答
/
03/06/2010
問41.
說地遍品 153
所以初學者於增大之相而得証初禪後,應該常常入定,不可常常觀察;如果常常觀察,則禪支成為粗而弱。
為何不能常常觀察?觀察不是在出定之後嗎?
答41.
這裡的「應該常常入定,不可常常觀察」,意思是說:剛初證得初禪的人應當多次/大量入定,不可多次/大量觀察。[samāpajjana-bahulena bhavitabbaṃ, na paccavekkhaṇa-bahulena.]
Bahulena是指入定或觀察的多數量,「入定」(samāpajjana)與「觀察」(paccavekkhaṇa)為五種自在(paňca-vasī五種有能力的控制範圍)的其中第二及第五種。
出定之後只能短暫觀察,如果禪修者觀察過量的話則有可能會變得慧強或尋強而定弱,所以說:「剛初證得初禪的人應當多次入定,不可大量觀察。」
問42.
說地遍品 160
「住於捨」──見其生起故為捨。即平等而見,不偏見是見義。由於他具備清明充分和堅強的捨故名具有第三禪者為住於捨。捨有十種:即六支捨、梵住捨、覺支捨、精進捨、行捨、受捨、觀捨、中捨、禪捨、遍淨捨。
此處似乎不清楚,十種捨是僅指三禪中,還是泛論一切捨?
答42.
這裡主要說明是第三禪的「中捨」作用,雖然前二禪也有捨,但捨的威力不及第三禪明顯。十種捨,是舉例說明「捨」有多種,如梵住的捨是在第四禪。
問43.
說地遍品 165
那喜是在第四禪近行剎那斷的,苦憂樂是在第一第二第三(禪)的近行剎那中次第即斷,但《分別論》的根分別中,表示諸根的順序,僅作樂苦喜憂的捨斷這樣說。
此處說「苦憂樂是在第一第二第三(禪)的近行剎那中次第即斷」,是否為「苦憂喜」之誤?
答43.
順序是:苦、憂、樂、喜,因為初禪斷苦(蚊虻不安的苦),第二禪斷憂(身疲心惱的憂),第三禪斷樂(因喜所等起的勝色遍樂之身),第四禪才斷喜(樂之緣的喜心所)。
問44.
說地遍品 165
茲有比丘,離於諸欲……初禪具足──即生起苦根本彼初禪滅盡。生起憂根……樂根……喜根,何處滅盡?
清淨道論為「苦憂樂喜」,瑜伽師地論卷十一則為「憂苦喜樂捨」,當然各自所持的理由也不同。
答44.
問題是什麽呢?記得《大毗婆沙論》對喜樂的順序也有不同解讀。
問45.
說餘遍品 170
「似相」現起微動,如置於空中的寶珠扇及寶石所制的圓鏡一樣。由於似相的顯現,則彼行者得証前的近行禪四種與五種的安止禪。
此處「微動」英譯本作inactive,為靜止之意,在其他遍處中,似相都是靜止不動的,此處中譯本是否有誤?
答45.
「取相」(uggaha-nimitta)的生起有動搖(calamāna顫抖、移動),是形容取來的相有移動,仍不穩定。葉均譯本的「似相」(paṭibhāga-nimitta)現起的「微動」二字有誤,巴利nipparipphandaṃ,ni有離去義,paripphandaṃ即震動、顫抖(To tremble, quiver, throb, totter)意思,英譯本作inactive(不動)是正確的。
問46.
說餘遍品 171
此中若以有經驗而具福者,可把取其自然的火相,如見燈火、灶火、燒缽的火及林火得任何的火焰都得生起於相。
可以用手電筒嗎?
答46.
火遍取火相,除非手電筒也發出火相,否則取手電筒的光可能成了光明遍。
問47.
說餘遍品 171
不對下面的草薪或上面的煙火作意,把取於中間(孔之間)的盛旺的火相,不應觀察青或黃色等的顏色;亦不宜對熱等的特相作意。置心於火與色等整個的假想法(概念)上。
不對草薪、煙、顏色、溫度作意,僅對火的概念取相,頗難理解,可否進一步解釋?
答47.
為了專注與單純地取得火相,而不受草薪、煙等其他與火相無關的所緣干擾故而做如是說。
問48.
說餘遍品 171
此中「取相」的顯現,其火焰如破裂而射落。
取相僅對概念作意,為何還會注意到火燄之變化?
答48.
這只是譬喻「取相」仍有「射落」(巴利)動態,「似相」不動。
問49.
說餘遍品 172
這裡「取相」顯現是動搖的,如從灶上才拿的粥所升的熱汽一樣。「似相」則靜止不動。
風遍的似相靜止不動,頗難把握,我們了解安般念的似相,遍處的似相是否與安般念一樣?
答49.
十遍之中,如地、水、火或青、黃、赤、白等遍,皆不離眼所見取來的概念,風遍的相有人看見樹葉的舞動等而取相,有人依靠身根的觸受(皮膚感覺到)風的存在與吹動取相。就身觸的「取相」來說,與安般念是有類似。不過,在「似相」上應該不同,風遍的相還可擴大,安般不能。
問50.
說餘遍品 174
赤遍是否可用落日,白遍是否可用月光,還是要「有過去經驗而具福者」才能這樣修習?
答50.
只要在顏色及材料上相符就可取用。赤遍用落日,而白遍用日光、月光及星光,古本《解脫道論》卷五中就這麼說。
上一頁
佛法問答 31~40
下一頁
佛法問答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