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的中觀思想──簡介

龍樹菩薩造的兩部論:《中論》和《大智度論》,分別闡述菩薩行的深觀和廣行。這兩部論的核心思想是圍繞和揭開佛陀教法的深義。學習這兩部論的最終目標即是:破除我執,邁入解脫生死輪回。要邁向這目標,一定先要通過「聞」法來學習兩部論的思想和義理,接著依著此論的教導來如理「思」維,有了聞和思的基礎,必定要通過實「修」來實踐教法。最終「證」得聖道。

這次的課程,開仁法師把《大智度論》和《中論》做了個綜合;即是通過《大智度論》廣行的內容來顯現《中論》之深觀的思想。課程中開仁法師引用印順導師的著作來作白話解釋。通過導師的著作,開仁法師進一步點出龍樹論是如何揭開佛陀教法的深義:即是把龍樹論和《阿含經》作會通。不管學佛的入門的來自任何方向,佛陀所發現的實相的規律:「緣起」或教法的深義和目標,都是一致。而龍樹菩薩即是依著這本懷造論來協助佛弟子們開發佛陀教法的深義。

龍樹菩薩依著「八不緣起」: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顯現佛陀教法的深義。這些教法並非龍樹菩薩的創新,不過是分別出現在不同的《阿含經》中而已。龍樹菩薩的這兩部論還有一特點:即是把《阿含經》和《般若經》貫通 —— 通過 “無自性”的道理貫通緣起、空性、假名、中道。這些名相都在同一目標下,和不同角度來表達諸法實相。依於凡夫的我見和不能貫通,才在佛滅後的時間和空間演變出種種的誤解。

一般的凡夫對於世間都會落入「實有」或「實無」的見解。依於龍樹菩薩對於諸法實相的貫通,有無都是無礙(空有無礙)。這是在瞭解到世間的展現都是依於因緣和合而存在,因緣離散而離去;都是緣起的如幻如夢的存在(有)和離去(無)。因為凡夫執著實有的存在和離去才會造成無始的輪回。佛弟子在學習佛陀的教法後,最終所要體證的諸法實相之境界即是「生死即涅槃」。這如同在《阿含經》中形容佛陀和阿羅漢們如何在五濁世間能不受外境的染著而過著如同一般人的生活。

在瞭解現實的本質後,就要進一步從這些道理去思維。龍樹菩薩通過對聲聞和大乘經典的貫通,開展了「二空觀」: 我空觀和法空觀。這兩種思維模式都是要佛弟子們在生活中去如理作意,即是如何把我們對“我執”和“法執(我所執)”的減少和消除。這一切的觀察和思維都是從我們自己的身心上去進行。此身心即是佛陀在《阿含經》中開示的蘊處界。只不過,龍樹菩薩把佛陀的深義通過「空有無礙」的方式展現出來。

通過聞法認識了這些道理和如理思維後,就要實踐和體證它。《大智度論》就是為此而開展和實踐菩薩行。除了六度四攝,種種的解脫道所應該修習的方法(道品)也是修習菩薩道應該要學習的。只不過,菩薩的悲願(大悲心和菩提心)和行解脫道的佛弟子不同而已。雖然發心和悲願不同,最終所到達的目標——解脫生死,是無有分別的。

文/Andy

參考資料及講義

微软平台观看 微軟影音

學員心得分享_《大智度論》的中觀思想 (網絡課程)_馬佛青主辦的第41屆高級佛法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