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寂靜禪林主辦、方丈開仁長老主講的《大毘婆沙論》初體驗·第二期網絡課程,已於2025年9月21日正式開課。本課程透過 Zoom 平台舉行,共四堂,分別於9月21日、28日,以及10月5日與11日舉行。

此課程旨在引領學員踏入漢譯論書的廣闊世界,領略其中深邃而廣博的佛法智慧。課程內容主要聚焦於三方面:一、有部的修道次第;二、三歸依與五戒的核心意涵;三、聖弟子的修行故事。藉此幫助學員對部派佛教的思想體系建立初步而清晰的理解。首堂課吸引112位法友熱烈參與,僧俗二眾同聚雲端,共沐法喜。

方丈開仁長老以清晰嚴謹的脈絡,首先為大眾介紹在《大毘婆沙論》200卷的内容里涵蓋很多主題。長老特別指出,之所以採取《歸戒为基》來開展,主要是因為有部的修學次第,通常從順福分、三福業或端正法等基礎入手。依此循序漸進,學員對「說一切有部」的修道次第更能有概要性的掌握。

接著,長老引導學員思考「三歸依」的核心意涵。佛經中提到,有些人会把山川神灵或庙里的偶像当作依靠,希望得到福报,但这些终究不能真正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唯有歸依佛、法、僧三寶,才能開顯智慧,導向解脫。《大毘婆沙論》指出,歸依佛,乃因佛能導眾生究竟解脫諸苦;歸依法,乃因正法能對治煩惱、趣向涅槃;歸依僧,則因僧眾能如實修學並示導正道。由此可知,歸依不僅是形式上的宣誓,而是內心深處真切的依止。而唯有恪守戒法,方能成就正歸依;若違背戒律,即非真歸依。長老更進一步闡明,歸依一佛即是歸依一切佛,蓋因佛佛同道,皆為眾生究竟的依止處。至於五戒,亦非僅為行為層面的規範,而是維持清淨與安穩生活之根本依據。

綜上可見,長老的詮釋不僅揭示《大毘婆沙論》在理論上的深刻內涵,亦突顯其實踐意義。由此,經論的智慧超越文字層面的義理,得以與現實人生緊密結合,並成為修行道路上堅實而可靠的指引。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參與者的護持與共修。本期課程將持續至2025年10月11日,誠願大眾繼續隨喜參與,於經論中汲取智慧,堅固正見,穩實修行,共同精進。

願此課程利益一切有情,法喜充滿!

 

Sādhu!Sādhu!Sādhu!

文/覺年

 

相關資訊:結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