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由越建東教授主講的《清淨道論》「梵住品<雜論四梵住>」巴利解析課程圓滿落幕。歷時兩個月的四堂課中,學員們在越教授悉心指導下,深入探討慈、悲、喜、捨的語義,及其相、味、現起、足處、成就與失敗等面向。課程中,教授引領學員從熟悉的中文版本對照巴利原文,輔以兩種英語譯本及巴利註疏文獻,偶爾更借鑑北傳阿毘達磨的解釋,鉅細靡遺地研讀了一遍。這次教授以更開放的教學方式,不限於傳統講解,更著重引導學員探索關鍵詞彙的語義脈絡及其在實修中的理解與應用。教授也設下許多討論問題,但不預設答案,讓大家有思考空間,及延伸學習的方向。

在甚深法義的遨遊中,我們可以看到教授治學的嚴謹態度。對巴利用詞要求精準不說,對含義不清詞彙,更不辭辛勞地查考各類註疏文獻與辭典,力求獲得最為準確的詮釋。教授對待古老法義,從不流於主觀臆測,而是始終立足於經論依據,這種治學方法既體現了深厚的學術功底,更彰顯了對佛法的虔誠敬意。另一方面,教授也在一些解說關卡上,大方展示人工智能給予的解釋,讓一眾學員們對科技在語言分析上的應用感到驚豔!然而教授也隨即點出人工智能的侷限:其以海量數據的學習和模仿,卻容易以偏概全,並缺乏真實理解。這提醒我們,若自身對法義沒有紮實掌握,便難以辨識人工智能的謬誤,恐有以訛傳訛之虞!

總而言之,這門課程不僅是法義的學習,更是一場回歸原始經典語言的深度探索,來貼近佛陀遺教的本義。在越教授春風化雨的教學裏,學員們度過了這四堂收穫豐碩的精彩課程!

相關閱讀:開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