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相信很多人讀過,它是佛教最重要的原始經典,乃佛陀在世時對弟子所說的重要教理,以「五蘊」、「六處」、「十八界」為禪觀,對「緣起」、「四聖諦」的闡釋,了知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相信讀過《雜阿含經》之人不少,但讀後能否「實踐」於生活中,進而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相信這都是我們還在學習之處。
筆者有幸於2023年8月18日參加由寂靜禪林現任方丈的 上開下仁長老主講的「淨其戒,直其見」及8月19-20日的「《雜阿含經》的實踐價值(雜阿含與註釋)」,於檳城由竺摩長老創建的「三慧講堂」,由妙雲教育推廣中心主辦,每場約有160人以上參與共學。(圖一)「三慧講堂」現任方丈 上繼下傳 方丈也跟我們一樣從早上 9:00至下午 5:30參加此密集課程,他的慈悲與德性,令人讚歎。開仁長老講座的內容由淺入深,由理論至實踐,他妙語如珠,不時和聽眾互動交流,席間法師風趣幽默的話語,常令在座者哄堂大笑!對筆者而言,能聽到此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講座,實屬難得,穫益良多。
筆者與開仁方丈結緣於2018及2019年方丈到香港弘法之時。此行筆者與香港的菩薩10幾人初訪馬來西亞,在陳瑞嬌與黃進妹師姐的安排下,除了拜見 開仁方丈的師父 上文下建長老外,有幸能與大家共同參加連續三天的「密集課程」的勝會,完全的感受到馬來西亞人的熱情與精進,當然還有多國的美食及令人想起即垂涎三尺的榴槤,更沒想到在馬來西亞吃素也如此便利及多元。經開仁方丈的說明,方知原來檳城是馬來西亞佛教最蓬勃,也是佛教徒最多的地方。
開仁方丈說「每次我回到馬來西亞都會很多人跟我說『師父,我的中文不好,經典看不懂。』」開仁方丈鼓勵大家說「我是馬來西亞人,而且我是沙巴人,我是在一個非常鄉下的斗湖(Tawau)地方。在二十多年前我去台灣之前,我的程度跟你們差不多半斤八兩,但是我自己有發願要讀經論。由於自己多年的願力及耐心,所以多年下來,我可以讀懂了。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我們不要被自己的「想蘊」障礙了自己。我也會示範一些讀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可以學讀古文的經論。」開仁方丈還說:法鼓山 上聖下嚴長老有一句「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我把它改成「經論這麼好,喜歡的人卻那麼的少。」足見開仁方丈的用心良苦及苦口婆心。
開仁方丈本身深具親和力,開示生動風趣幽默,擅於用譬喻引導聽眾思考,並能理事兼備,深入淺出的將艱澀難懂的佛法,用故事或生活化的例子帶出佛理,讓我們實踐於生活中。就如他說「學佛若不用,就如畫的燈,沒有照明的功能。」在〈修道的因果法則〉中他以《雜阿含263經》以雞孵蛋的故事,來隱喻修行人要精勤修習「三十七道品」,方能得漏盡解脫。又如《成實論·智相品189》中云:「行者常修道品,煩惱微塵,雖不數覺,盡已乃知,如斧柯喻」就是在不斷的精進中,雖然不覺煩惱已在消融,當煩惱斷盡時才恍然大悟,也就如斧柄一樣,每天努力的工作,斧柄日漸消損,就如我們的煩惱也在我們的不斷精進中消融了。若離貪、瞋、癡三毒則能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在〈正道的實踐價值〉中,開仁方丈也提醒大家應具有「正見與正思」。知「我」是一切煩惱的根本,若能破一切法中的「我、我所」,則心無所著,即入空義。中道緣起法,說明了緣起之有,因果相生,是如幻無自性;緣起本空寂,緣聚則有,緣散則滅,是本來如是的本性,若知即可離有見而不墮於斷滅。佛弟子依緣起法正觀,則能滅除有、無見了。了解緣起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世間集;了解緣起之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當生死解脫時,就不會執著於有個「實我」得解脫。真能正觀緣起,就能不執著於「有、無」之見,而能依「中道見」而得解脫。
此次密集課程的好處是在學習的過程,除了有豐盛的三餐及義工菩薩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之外,課程內容是豐富而連貫的,所以學習效果佳,尤其來自不同的國度及地區,讓彼此更貼近佛法要義。此課程比較特別的是在下午的第一堂課是分組討論,並由帶領人稍作解說及討論課程中不解的問題或帶領大家簡短的靜坐等,大家都非常積極的討論與參與,也讓大家更深入法義。尤其在最後感恩的環節(圖二),讓學員送禮物給兩位方丈、眾僧們與義工菩薩們,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及看出主辦單位用心的環節,以此體現出佛弟子對三寶的敬重及護持,也感恩義工菩薩們無私的奉獻,讓大家都能安穩無憂的專心學習,願此善的循環源遠流長,佛法永住。
在臨別前一晚,三慧講堂住持 上繼下傳方丈很慈悲,除了為我們簡介「三慧講堂」的沿革外,還帶領我們到「竺摩長老文物館」參觀,感念當年創建「三慧講堂」及弘法之不易及決心,感恩眾祖師大德們,為佛教所做的努力與奉獻,慈悲喜捨遍人間,吾等今方能同霑法益。
每次聽完開仁方丈的講座,總是法喜充滿,智慧似乎又增長了些。香港菩薩們無論在法義上或採購上,都載著馬來西亞人的溫情與祝福滿載而歸。修身的根本是身口意三業的清淨,要達斷妄證真,轉識成智,唯佛法能至,讓阿賴耶識中的雜染種子轉為清淨,讓生命在佛法的不斷熏習,成就一場不同的生命旅程。感恩與祝福!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