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報導及觀看錄製視頻學習!

寂靜禪林2025年安居僧伽教育網絡課程,由開仁方丈主講,主題為「欲的過患、欲的出離」共有八堂課,已於6月17日圓滿結束。開仁方丈開示的內容分為三個章節,第一是「端正法」,第二是「欲的過患」,最後的章節是「欲的出離」。

諸佛皆以次第說法度化眾生的,就如《中阿含.28教化病經》中所說的「諸佛先說端正法(布施、持戒、生天法),讓聞者歡悅,接下來再說欲為災患,稱歎無欲為妙道品白淨。佛知聽者有歡喜心、柔軟心、堪受正法時,才說正法要,即苦、集、滅、道。」

於「欲的過患」的章節中,開仁方丈引用了《中阿含.60四洲經》來說明世人甚少能於欲有滿足意,若有厭患於欲而命終者,是甚為少見和難得的。《中阿含.203晡利多經》中,佛陀引用八個比喻來說明欲的過患,提醒弟子們要思惟欲如骨鏁、肉臠、火炬、火坑、毒蛇、夢、假借和樹果,樂少苦多,多有災患,所以應當遠離欲。眾生若以欲緣故行三惡行,在臥病在床及臨終時,惡業會現前而感到痛苦,此外來世也有生地獄之苦。所有苦生,皆以欲為本。佛陀在《雜阿含.913經》中所說的偈言:「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花不著水」,以及《雜阿含.1285經》的偈言:「欲生諸煩惱,欲為生苦本,調伏煩惱者,眾苦則調伏;調伏眾苦者,煩惱亦調伏」。佛陀如實知道欲樂的集、滅、味、患、離,於是捨棄了對欲樂的渴愛,清除了對欲樂的熱惱,內心沒有渴求,持續保持平伏。眾生對欲樂不離貪著,受欲樂的渴愛所吞噬,被欲樂的熱惱所燃燒,是因為根門受傷而引致顛倒想,才將欲樂的苦觸視為樂,而沉溺於欲樂之中。佛陀所安住的喜悅,不是由欲樂、不善法而生的,而是勝於天界的快樂,所以他對低劣的欲樂是不會感到欣羨和歡喜的。

「欲的出離」會帶來離欲之樂。若知如真「可修、不可修法」,就會不修「不可修法」而修「可修法」,讓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佛陀說禪定之樂是可修的,就如《中阿含.169拘樓瘦無諍經》中提到:「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此樂,是聖樂、無欲樂,是可修的。」除了禪定之外,內觀也會帶來快樂,這都是無欲的喜,如《中阿含.163分別六處經》提到「當眼知色是無常、變易,前及今一切色皆無常、苦、滅法,憶已生喜,此是喜依無欲。」

出要法是重在出家人的,於《雜阿含.783經》及《雜阿含.973經》中標明了出家修梵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斷除貪欲、瞋恚和愚癡。通過修習、多修習八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可以調伏貪、恚、癡,及證得究竟苦邊的涅槃。佛陀為也是為了讓眾生於五蘊修厭、離欲、滅盡、解脫、不生故,而教人修諸梵行。有人以為比丘的出家,為了希求來生的幸福,其實出家是捨非時樂,得現前自覺自證的解脫樂。

總言之,佛陀在諸多經中的開示都在提醒我們:執著五欲之樂是有諸多過患的,唯有離欲之樂、禪定之樂及觀五蘊無常、苦、無我之樂才是應該修習的,因為這些樂是正覺之樂,是可以導向究竟苦邊的涅槃樂。

文/見林

相關資訊:

1、開課報導 

2、視頻(微軟影音——中國地區可瀏覽) 

3、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