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言及文字修訂/開印阿闍梨
文/盈如

轉載自美國寂靜禪舍 

2022年1月15日早上阿闍梨為LA《一切漏經注》讀經班學員留音,當晚盈如將之謄錄成文,翌日阿闍梨再依據該文增刪修訂成以下的「勉言」。

《一切漏經注》讀經班的學員們大家好,我前兩天收到盈如傳來的訊息,知道你們都很用功、很精進,事前事後都對這部經注下了一番功夫,這是非常難得、非常好的一個增上慧善業。

去年11月12日,馬來西亞佛教基金會與《星洲日報》合作,想在菩提版刊登一些探討佛教議題而召開了網絡討論會,由《星洲日報》編輯曾毓林居士主持,出席者除了我,還有台灣中山大學越建東教授、弘法人員胡元翰老師等。其中一個議題:為什麼馬來西亞佛教界普遍只讀近代人的著作,反而不大要讀印度傳來的經論?這一議題,之後引起不少迴響。

我們學些禪修,入門時可能是跟隨某一位老師,閱讀佛書的入門也可能是看了近人所寫的一些書,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所以,在當時的網絡討論中,我建議不要貶抑近代人的著作,他們有他們的貢獻;也不要貶抑現代人所教的禪修方法,他們有他們的貢獻。近人所教的修行方法和所寫的書容易入門,原因不外是他們使用了現代人熟悉能懂的善巧、語言、方法,而且也比較能夠扣緊現代人的思維及對當代發生的課題時事做出了適當的回應。在這間中,當然也不免會加上一些個人所見所聞和經驗,但這也正是它寶貴的地方(也有解讀和詮釋不當的地方,宜慎)。

不可否定的就是,印度佛教傳來的經論裡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如果我們學佛了10年、20年、30年,我們還一直停留在只會看現代人的書,看不下去印度傳來的佛教原典,那就會產生問題(不知原典原說如何)。也同樣的,如果我們跟某一個系統老師學習禪修方法,這不是問題,但是跟著這個老師之後,瞧不起別的老師,或者沒辦法回到印度佛教傳來的經論,那就是有問題(很容易自由心證)。

所以,各位能夠學習讀經、讀注,不論是西北上座的說一切有部的傳承也好,還是南方上座巴利部佛教的傳承也好,這些都是源自於印度佛教所傳的事實。如實地說,現代人所教的修行方法、現代人所寫的書,除了師承經驗不同,其實有許多豐富的養分內涵大都是從三藏那邊汲取過來,再加以詮釋的。就像印順導師曾用過的譬喻:把原汁牛奶,加上水、加上糖等,可以利益到更多的人,讓很多人有機會喝得到,且喝起來也特別好喝。印度佛教傳來的經論可譬喻成原汁牛奶,縱使原有的量不比稀釋之後的量來得多,但它到底是原味的,質是濃郁的、未經改變太多的。

但是話說回來,原汁原味不一定好喝,所以你們在研讀這部《一切漏經注》也不太好啃,對吧?但願你們有恒心繼續啃下去、消化它,從此往上直探兩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佛教原典。這樣的話,你們慢慢就會體會到翻出一宗一派的牆、跳出某人某書的框後的功德利益。墻內人不見墻外事,框內人難知框外景。一些不必要的宗派固執之見,也許這樣對這個宗派好(鞏固壯大),但是對整體的佛教不一定是好事,它會形成佛教內部的消耗、鬥爭,及不必要的煩惱。佛陀的教法是為了減少煩惱、解脫煩惱,培養品德和增長福慧的。希望以上的這些話能夠給你們一些提示,與你們分享,共勉!

點擊微软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