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經對阿難說過一句話:“緣起是極甚深的!緣起所展現的,也是甚深的!”是的,佛陀指出了緣起法是非常深奧及不容易了解體悟的。為了讓佛弟子更能瞭解這無上甚深微妙法,砂拉越詩巫的佛弟子與沙巴寂靜禪林的泉平比丘展開了一段殊勝難得的法約。

泉平比丘於本年度第二次來到開示佛法,機緣非常難得。由詩巫佛教會及淨覺林聯辦,泉平比丘主講《十二緣起》佛學課程一連三天(10月 1日至10月3日)在詩巫佛教會順利進行、圓滿結束。

為期三天的課程分為五堂課進行,而每堂課分別在早上8:30及晚上7:30于詩巫佛教會大殿進行。這次報名人數共有49人,旁聽者也有20多位,參與者大部分都是詩巫當地人,也有來自外地如美裡、民都魯、古晉等地區的佛友遠道而來。他們求法的熱切心念及積極行動讓我們感到讚歎及隨喜。

每堂課僅短短兩小時,師父慈悲地準備了一系列的內容,系統地為學員厘清許多概念。師父精心設計編輯了演示文稿,主要以《心經》和《雜阿含經》、《法句經》等原始佛教經典及許多生活例子,深入淺出地為學員開示十二緣起。這五堂課裡內容非常豐富,一言難盡,只能整理並簡化成大意及重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堂課: 無上甚深法,追根思源……
歷經數年艱苦的修行,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了緣起法。什麼是緣起法?師父帶領著我們回顧佛陀修行發現及體證緣起法的因緣。配合課程前的主題講座《心經》,師父也在第一堂課中開示這部經典的緣起及意義。師父細心的解說及分析,學員才發現其實十二緣起法與心經有著密切的關係,更明白了《心經》是精簡了的佛法智慧精髓!師父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深入並清楚地去瞭解佛陀的教法,因為瞭解它有助於利益人生的幸福。而且這樣才能度己度人,讓身邊的非佛教徒也明白佛法的主張及見地,不會再誤解佛教。

在這堂課結束前,學員們組成小組,互相交流、分享,並在討論中厘清自己的疑惑。很難得的是這一晚大家討論得很遲,師父更犧牲了休息時間加入小組回答我們的問題及揭開迷惑,會後大家法喜充滿。

第二堂課: 一步一腳印,老實修行……
許多人學佛,認為必須急速在今生有所成就,並因貪圖宗教上的體會或證得,而選擇捷徑。這不但讓他們漸行漸遠,有些更因此迷失了方向。因此,師父幽默地說其實“Shortcut” 即是“Long cut” 及“Wrongcut”,引來哄堂大笑。這個譬喻確實有其真實性。所以,師父在這堂課中開示了“四預流支”、“四聖諦”、“清淨道次第”等內容,強調學佛必須依循次第,否則越學佛則越離佛越遠。除此之外,師父也告訴學員應先行端正法,後行正法要。端正法即是修持佈施、持戒、禪定;正法要則是指掌握十二緣起。當然兩者是互輔互成的,如同鳥兒需要雙翼才能飛翔,缺一不行。學員們在此堂課中瞭解自己修行所在之處,並瞭解該依什麼次第來提升自己。

第三堂課: 我從哪裡來?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窮追不捨、探討已久卻又沒完沒了的疑惑。其實生命的起源也是離不開緣起的。佛教的緣起論,揭示了智慧的基本原則,而佛陀的生命觀即是緣起論。在這堂課中,師父依十二緣起支的次序帶領學員找尋生命起源,並瞭解這個“人”到底是怎樣及由什麼形成、我們又為何會出生。在十二緣起圖的輔助之下,學員清楚地看見原來導致我們流轉生死的正是“無明”與“愛”。在這堂課中大家不但看清了人生的緣起,更明白這人身的本質也是無常的。大家在這堂課中調整了自己的觀念,即明白諸法是互相依持而有的。萬物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條件皆保持與均衡的狀態下,這即是緣起法的法則!

第四堂課: 度一切苦厄?集思廣益……
為了讓學員能消化前幾堂課所吸收到的內容,師父很用心的設下了一道題目給六組的組員進行討論。題目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佛法,就有辦法’。請問:是什麼辦法讓我們度脫一切苦厄呢?”在短短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內,各組順利討論後,在呈堂時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在這個“集思廣議”的過程中,大家都體會到聽聞佛法之後必須要思考、整理及做連貫,這樣才能有效地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來掌握佛法。師父非常滿意這次的討論成果,不但讚賞大家的用心呈現,也肯定大家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度。雖然許多人並不習慣或第一次嘗試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討論,但大家確認了這次的討論讓他們對課堂所吸收的內容做出整理及連貫,並知道如何實際地把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上,而不是停留在聞法的階段而已。這即是師父要我們討論的出發點,也是師父要我們學習及實踐的事。師父以“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句話來總結了這段討論環節。

第五堂課: 看透緣起圖,實踐人生……
對緣起的定義及內容建立起初步的掌握之後,在最後一堂課中師父才正式教導學員如何解讀“十二緣起圖”。層層剖析緣起圖後,學員看到了其中奧妙及意義,並明白生命之輪是源始於“無明”及“愛”二根,再由“苦”、“集”二諦與十二因緣的支柱緣下,在“四攝類”及“三連接”中輾轉推動。師父引導學員解讀緣起圖的過程中,大家不但看見生命因何故流轉,也看到生命因何故而還滅。前者讓我們知道我們其實都一直活在因無明及愛而生起苦的過程中,揭示了世人不但不滅苦還繼續造苦而輾轉其中的情況;後者則是教導我們該從何下手解脫生命之苦,讓我們解開苦的枷鎖,解脫於無始以來的輪回。所以師父不斷提醒並強調必須找出苦的根源,即是我們在熄滅煩惱乃至得到解脫前必須做的事。

課程結束前,師父教導學員“四護衛禪”的修行方法,即“佛隨念”、“死隨念”、“不淨觀”及“慈心觀”。念佛可以讓我們在修學路上更有信心;念死讓我們不放逸;不淨觀讓我們不染著;而慈心觀則讓我們的心可以保持安祥。師父在結束前叮嚀學員應當在聽聞佛法後要法隨法行,實踐所聽聞的佛法。師父說:“平凡的東西做久了就不平凡,同一招用久了就變成絕招”,唯有一步步依循次第踏實的修,才能達到《心經》裡頭所謂的彼岸。

師父以慈悲的叮嚀及祝福,結束此次的課程。看著每一個出席者的臉上都掛著微笑,打從心底散發出充滿喜悅的磁場,相信大家在這次的聞法及親近善士過程中,找到了生命的曙光。禮敬答謝師父之後,大家帶著感恩及法喜充滿的心情回家去,準備與身邊的人分享這份快樂。大家離開後,大殿恢復了原有的寧靜,只留下善法的氣息,還有那清淨心才能感受得到的法喜……

文 / 國祥

20101001於詩巫佛教會大雄寶殿聆聽泉平比丘講解《十二因緣》(1)

20101001於詩巫佛教會大雄寶殿聆聽泉平比丘講解《十二因緣》(2)

20101001於詩巫佛教會《十二因緣》課程分組討論及分享

20101001於詩巫佛教會《十二因緣》課程分組討論後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