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里佛教居士林在2015年9月3曰(星期四)舉行一場佛法座談會。由兩位遠道而來的法師,開印長老如智長老主講,張國順居士主持。主題為:「佛法的特色與實踐」。

此座談會吸引了約60位來自汶萊、台灣、美國、沙巴及本州的信眾前來聆聽。如智長老介紹佛法特色的部份而開印長老開講佛法實踐的部份。兩位長老也對主持人和信眾提出的問題給於圓満的解答。

如智長老

佛教的特色與在那裡呢?佛的意義是什麼呢?佛是以真理生老病死無常現象現實的因緣出世間,這可從佛的十種功德名號看出來。佛興盛於世間是由於看到苦的逼迫性而為眾生找了脫生死的出路。佛是從生命的體悟後而證得正等正覺。佛教的特色是追求覺悟,內心得到心安,從煩惱受苦的逼迫性超越出來。佛法的特色就是開發我們的覺性。 

法師引述太虛大師的偈言 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佛之所以稱為覺者因為他是人也是歷史人物沒有神格化因為佛陀是從人的煩惱中去除之後成為有智慧的覺者。

IMG_4902

開印長老

佛法的特色是因為與其他不共差別或突出的地方。 實踐是把了知的東西轉換成體會上的經驗,了知的東西透過實踐之後目地是要把它獲得經驗到和擁有它。實踐是把別人的東西或特色變成我們的東西或特色。把佛陀開示的法變成我們有經驗到。長老引經據典解說從實踐能得到的好處功德利益),首先要做到心與法的連接,用法來 訓練我們的心與法做到初步的連接)。若沒與法連接就不是我們 的經驗,那只是知識而已永遠是別人的經驗。

長老引述龍樹菩薩《智度論》曰:「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也是佛法四大特色。」

IMG_4898

1.     世界悉檀

隨著時間和空間而改變。因此有一些佛法的特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做出改變, 所以我們時常要upgrade information 是很重要的,否則就如刻舟求劍。

2.     為人悉檀

善巧引眾生歡喜入門具有普門品的特色與精神也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簡單來講為人悉檀就是給人方便。佛門有句話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為人悉談也要配合世間悉談時間與空間的因緣。佛教法門的流行和變化時空性的), 要從緣起中去發掘。

3.     對治悉檀

對治悉檀就不一定是快樂了。因為是對治是要找出缺點然後去改善好的部份經過老師和善知識的提醒願意去改善「如病施藥」再進一步去提升。對治的過程就有實踐的成份在裡頭。歸納起來從經驗中知識的法是要經過訓練中間的過程); 聞思修三慧修的前步曲。只要是訓練就有很多對治的東西。雖然說世間與為人悉檀都有訓練可是對治悉談的訓練更濃厚。把知識轉成經驗重複性的練習到成為自然反應。把佛法特色練習到自然反應自然反應就是經驗經驗就是業力受習業

最後兩位法師也針對宗派傳承的理解和看法。開印法師也對佛教的無神論與外道一神論一神主宰) 提出了它的差異地方。

文/玉崗

IMG_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