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六、日8AM-6PM;其他時間:預約接待
Phone:+6016 5568715(8AM-11AM)
Whatsapp
首頁
禪林概況
道 場 簡 介
方丈開仁長老 Abbot Thera Kairen
宗旨與理念
組織架構
地理位置 Location
禪林風光
生活作息
禪林訊息
方丈的話
方丈行程報導
活動預告
活動報導
專題報導
禪林事記
僧伽教育
文宣出版
佛法書籍
宣傳海報
禪林日曆
禪林文化
寂靜會訊
書畫墨韻
佛學禪詩
佛法問答
心得分享
多媒音像
佛學影音
佛學影視
禪林電視臺
美里「佛法的特色與實踐」座談會
In
專題報導
/
16/09/2015
美里佛教居士林在2015年9月3曰(星期四)舉行一場佛法座談會。由兩位遠道而來的法師,
開印長老
和
如智長老
主講,張國順居士主持。主題為:「佛法的特色與實踐」。
此座談會吸引了約
60
位來自汶萊、台灣、美國、沙巴及本州的信眾前來聆聽。如智長老介紹佛法特色的部份而開印長老開講佛法實踐的部份。兩位長老也對主持人和信眾提出的問題給於圓満的解答。
如智長老
佛教的特色與在那裡呢?
佛的意義是什麼呢?佛是以真理
(
生老病死無常現象
)
現實的因緣出世間,這可從佛的十種功德名號看出來。佛
教
興盛於世間是由於看到苦的逼迫性而為眾生找了脫生死的出路。佛是從生命的體悟後而證得正等正覺。佛教的特色是追求覺悟,內心得到心安,
從煩惱受苦的逼迫性超越出來。佛法的特色就是開發我們的覺性。
法師引述太虛大師的偈言
:
「
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
是名真現實」。佛之所以稱為覺者
,
因為他是人也是歷史人物
,
沒有神格化
,
因為佛
陀是從人的煩惱中去除之後成為有智慧的覺者。
開印長老
佛法的特色是因為與其他不共
(
差別或突出
)
的地方。
實踐是把了知的東西轉換成體會上的經驗,了知的東西透過實踐之後
,
目地是要把它獲得
,
經驗到和擁有它。實踐是把別人的東西或特色變成我們的東西或特色。把佛陀開示的法變成我們有經驗到。長老引經據典解說從實踐能得到的好處
(
功德利益)
,首先要做到心與法的連接,用法來
訓練我們的心
(
與法做到初步的連接)
。若沒與法連接就不是我們
的經驗
,
那只是知識而已
,
永遠是別人的經驗。
長老引述龍樹菩薩《智度論》曰:「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也是佛法四大特色。」
1.
世界悉檀
隨著時間和空間而改變。因此有一些佛法的特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做出改變
,
所以我們時常要
upgrade information 是
很重
要的
,否則
就如刻舟求劍。
2.
為人悉檀
善巧引眾生歡喜入門
,
具有普門品的特色與精神也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簡單來講為人悉檀就是給人方便。佛門有句話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為人悉談也要配合世間悉談
(
時間與空間
)
的因緣。佛教法門的流行和變化
(
時空性的),
要從緣起中去發掘。
3.
對治悉檀
對治悉檀就不一定是快樂了。因為是對治是要找出缺點然後去改善
,
好的部份經過老師和善知識的提醒
,
願意去改善「如病施藥」再進一步去提升。對治的過程就有實踐的成份在裡頭。歸納起來
,
從經驗中
,
知識的法是要經過訓練
(
中間的過程)
;
聞思修
(
三慧
)
修的前步曲。只要是訓練就有很多對治的東西。雖然說世間與為人悉檀都有訓練
,
可是對治悉談的訓練更濃厚。把知識轉成經驗
,
重複性的練習到成為自然反應。把佛法特色練習到自然反應
;
自然反應就是經驗
,
經驗就是業力
(
受習業
)
。
最後
,
兩位法師也針對宗派傳承的理解和看法。開印法師也對佛教的無神論與外道一神論
(
一神主宰)
提出了它的差異地方。
文/
玉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