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注於身口意的善業,才能夠有善法迴向給眾生

我昨天有教導大家,最後一支香的時候,大家就要回顧:自己今天禪修能不能跟得上進度,有沒有專注地聽老師的說明。如果有專注地聽,我今天過了一天非常充實的生活,那我們就可以把自己今天所生起的身口意的善業用來祝福自己的家人,祝福自己敬愛的人。

如果我們身口意都沒有專注,都沒有善業的話,那我們拿什麼來回向呢?所以最後一支香,大家要回顧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如果比昨天退步,我們要起慚愧心。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在照顧著我們──大家在作早課,可能還睏得要死地坐在那裡,但是人家在廚房已忙得要命,你都不知道多辛苦,我們一下去就吃飯了。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珍惜七天的時間,讓每一天身口意業都能夠相應於這個止觀的學習,我們才能夠有善法能夠回向給眾生。

 

二、不讓習氣不斷的增加,就會慢慢改善

再來,就是五蓋。大家不要覺得說:奇怪,我怎麼一打坐就昏沉,是不是我業障重?其實不是的。為什麼呢?因為其實在經典上記載「昏沉蓋」,佛陀的大弟子也都是有昏沉的。你們知道誰嗎?佛陀的十大弟子也有昏沉很嚴重的。你沒有聽過誰嗎?沒有啊?

你們有聽過大目犍連尊者嗎?大目犍連尊者沒有成就神通第一之前,他在樹下打坐的時候睡著了。佛陀知道之後,就用神通現在他的面前,然後呵責他:你怎麼可以睡覺?大目犍連尊者起慚愧心,然後他就精進,證阿羅漢了。

有一部經就叫《上座目犍連睡眠經》。真的啊,就是《目犍連睡眠經》(《中阿含83長老上尊睡眠經》,《增支部7集61打瞌睡經》),就是佛陀教導他怎麼對治睡眠。另外一個大弟子是誰?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所以,在佛陀十大弟子裡面,都有這種昏沉出了名的聖弟子,更何況我們這一些凡夫。所以每個人都有希望的,不用太沮喪,太失望,每個人都有可能轉變過來。只要我們有這個方法,不要讓這個習氣不斷地增加下去的話,它就會慢慢得以改善。

 

三、在團體要懂得配合的美德,而非要大眾來配合我們

關於禪修報到,我們有幾點事情要提醒大家。

因為我們是團體學習,改次大家還是希望來這裡學習禪修的話,大家一定要記得不可以遲到,不可以早退。這個是對於一個主辦單位的尊重。我都沒有早退呀,你們怎麼可以早退?!對不對?

為什麼呢?可能我們有個人的事情,有個人的因素,當然很想自己做決定。但是大家知道嗎?你們還沒有來,我聽常住的法師講說,她們幾個禮拜前就幫大家去曬棉被,曬墊被,你們知道嗎?你們都不知道。然後每一個地方,就帶著工人一起來打掃,來抹地。你們也不知道。

所以大家在這裡有這樣的一個環境,有這樣的一個生活上用具的準備,後面是有很多人在付出的。我們不要損壞自己的福報。我們沒有那麼多福報可以損的,要好好地珍惜。

然後就是配合主辦單位的規定,不要自作主張。有一些人,因為平常自己在家,或者是自己的習氣,都是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說:我不來禪堂打坐,我在外面那邊經行,我也是在修我的法門,我沒有離開佛法,不可以嗎?對不起,不可以!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來一個團體學習,來一個團隊學習,來一個僧團學習,我們是要消除自己的習氣。我們不是要大眾來配合我們的。如果要大眾來配合我們,那我們又算是什麼東西呢?

 

四、在團體中消磨習氣,才能陶冶出聖格

所以阿闍梨下午有跟我們提醒:我們不要認為自己修行的這個方法就是最有效,別人教的方法都沒有效。這一種其實我們不斷在製造這個我執的膨脹,我執的增長。

不是越修越沒有我,而是越修這個我越大:要別人看到自己的這種用功或者是自己的一種表現。這種其實已經落入了我執、身見、我見這種煩惱去了,自己還不知道。所以,希望大家在這個團體生活,我們是要在團體裡面磨練自己。

《大智度論》有一個譬喻說,團體就像一個大熔爐,不管是金銀銅鐵,丟到裡面去,它都可以把它融化。不管你是什麼根器,你來了團體,接受這一種規約,都可以陶冶出一個聖者的風格。

這個就是我們透過僧團,透過團體的訓練能夠讓自己更加地端正。所以希望大家在禪修期間要配合我們主辦單位的一些規定,儘量地放下自己的身段,用無我來學習,那你會很快樂的。

 

文/劉智勇筆錄,開仁方丈修訂

 

下載:

1、Youtube

2、微软影音 (中国地区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