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印比丘第二次來洛杉磯-妙林蘭若弘法。去年(2010)是指導“慈心禪”,今年一開春就為大家開示《何義經》的深義。第一天晚上(2011年3月4日),從談論一本已故Ninian Smart教授的名著:The Seven Dimention of Religion, 開引出佛教在宗教儀式Ritual,叙事神話Narrative and Mythic,經驗情感Experiential and emotional,社會制度Social and Institutional,倫理法律Ethical and legal,哲學義理Doctrinal and philosophical,物質表象Material等的定位。雖然佛教被列為世界宗教之一,它的深廣的内涵遠遠超越宗教七维的定義。

末學以為凡是宗教,多數包含所謂“真善美“的内涵,所不同的只是其“包装”。而佛教的内容雖包含了上述的七维,但是它在無“創世祖”的基礎上,更特别凸顯了“人本“的精神價值觀。開印比丘說無論佛教徒是偏重那一维,佛教的核心還是其法義。世尊從證而出教,而我們是應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四预流支)在聞思修證上循序漸進。

接著後二天,開印比丘開始契入主題。《何義經》是世尊在舍衛城,祗樹給孤獨園,給尊者阿難開示如何從善戒而能無悔,歡悅,喜,猗(輕安),樂,定,如實知見,厭離和無欲,最後到達解脫知見。因為開照比丘兩週後會來洛城開示“禪那與五蓋”,開印比丘特别闡釋了善戒和無悔的重要,因為其是禪修的前方便。修習止觀時如何從培養良好的習惯,行應行,不行不應行,心自然就無悔而安樂,由行蕴所攝的喜,到受蕴所攝的樂,然後漸次由定到解脫、解脫知見。

若欲知開印比丘闡釋的詳细内容,請親近善士聽聞之,版權版本可能因人時地而異。

能受教於佛門龍象,末學深感幸運。由於時常在寂靜禪林網站上,聽聞開印比丘所講的阿毘達摩攝論,使此次聽法更能清楚明暸。感恩開印比丘遠來再行法施,願能長弘聖教,廣宣法音。

文 / 拏雲
3/9/2011

《何義經》網上收聽

IMG_4329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