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體現佛教的慈愛精神,關懷人文社會和家庭
目標:(一)促進家長關懷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促進大眾關懷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三) 加強大眾掌握和建設幸福家庭的理念,精神和技巧
主辦單位:寂靜禪林,亞庇慈音寺,亞庇普陀寺
策劃單位:亮心海岸
聯絡人:淨宜(016-8150878);靜傳(016-8452008)

【注:講座聆聽和個案輔導皆免費】

(a) 講座會(一)

講題:孩子,我們一起跨欄
日期:2011 年10月1日(星期六)
時間:8.00 pm 至9.30 pm
地點:亞庇慈音寺
主講人:徐嘉惠居士
主持人:林艾霖居士
聲樂家:陳影豪居士
性質:親子講座

(b) 講座會(二)

講題:聆聽,身和心的對話
日期:2011 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間:8.00 pm 至9.30 pm
地點:亞庇慈音寺
主講人:潘昶伶博士,林艾霖居士
性質:健康講座

(c) 義測

日期:2011 年10月1日(星期六), 時間:2.30 pm -4.00 pm
2011 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間:9.00 am-12.00 pm
地點:亞庇慈音寺
治療師:徐嘉惠居士
【注:每位小孩(到三歲還不會講話或過動者)的看診約四十五分鐘。而且還要有父母之一出席。請預約。聯絡電話: 016-8452008 (靜傳)】

(d) 心理個案輔導

日期:2011 年10月1日(星期六), 時間:9.00 am -4.00 pm
2011 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間:9.00 am -4.00 pm
2011 年10月3日(星期一), 時間:9.00 am -12.00 pm
地點:亞庇慈音寺
輔導師:林艾霖居士 (10月1日至3日);潘昶伶博士和 楊言居士 (10月2日至3日)。
【注:個案輔導時間每位(小孩,青少年或大人)約四十五分鐘。請預約。聯絡電話: 016-8150878 (淨宜)】

#######################################################

學習有障礙的孩子,時常被誤為不做功课,懶惰或被人認為是弱智。這些孩子都需要我們對他們的理解。這場講座提供他們一个正確且受關注的管道,讓家长能掌握基本訓練技巧,鑒定如何應用家中環境協助這些孩子,如何發現及如何在家裡和學校協助這些孩子。

#######################################################

林艾霖居士簡介
林艾霖從事寫作20多年,講課10多年。她出版過13本書,2009年患癌而痊癒後,更不浪費時間繼續從事社工的行業。【亮心海岸】是由林艾霖成立旨在協助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十多年來,她到全國各大小地區講課,聆聽很多人的內心告白和無助,更發現很多學習障礙的孩子,被誤解而錯過了學習的黃金機會,使她動起協助特殊孩子的念頭。《孩子,我們一起跨欄》是林艾霖製作的第一個單元,內容有關三名家中有學習障礙孩子的媽媽,講述她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一路走來的內心曲折,並協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過程。三名媽媽中,二名是知名作家Echo許慧珊、白潔玲和熱愛寫作的葉玉卿。

徐嘉惠居士簡介
于2008年畢業于馬來西亞國名大學言語治療系的余嘉萍,曾服務於馬來西亞自閉兒中心和UNIT TUTOR。為了讓自己可以在社區幫助更多的孩子,他曾到關丹中央醫院服務。最終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加入雙威專科醫院和其他的治療師一起作戰。

Andrew Pang 潘昶伶 博士簡介
潘昶伶博士畢業于印度高爾加達醫學院,擁有雙博士學位(營養飲食與醫學)。 他是亞洲著名營養專家,鑽研營養、心理治療和自然醫學多年, 拥有豐富的病理臨床與心理輔導經驗。曾在國内外主持過千場的講座,数百場的排毒、斷食、身心靈生活營與工作。專業領域還包括具療性的芳香、花精、色彩、呼吸、静坐、按摩、調脊、靈修、 激勵、情感與家庭治療。 常見他在報章專欄主筆,電臺節目,雜誌專訪等,是難得一見的全方位博学者。 其人随和幽默,教學深入浅出,課程活潑生動,伸縮性的帶領幼兒至年長者齊步成長。他創辦了養生精致餐廳Green Green Organic Kitchen。在南洋商報主筆養生專欄,也定期在“名食譜” 美食雜誌社介紹各式養生食譜,也是NTV7 “女人占上风”常駐嘉賓。

男高音/陳穎豪居士 Tenor, Stefano Chen 簡介
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與中央歌劇院進修聲樂多年。師從中央歌劇院著名男高音王信納先生,系統學習了西洋美聲唱法。2009年在吉隆玻Old China Café成功舉辦一場“義大利和中國民歌專場”的慈善演唱會。作爲音樂總監和聲樂指導,與大馬著名時代曲歌手友弟與英社戲劇元老甄山水合作,一場以南洋為基調的風情音樂會《摩登南洋》。2010年10月,製作友弟主唱的電視劇《女頭家》主題曲《發花》,獲金視奬最佳電視劇主題曲奬。

~~~~~~~~~~~~~~~~~~~~~~~~~~~~~~~~~~~~~~~~~~~~~~~~~~~~~~~

10月1日講座會新聞稿
有些孩子從外表及發育看來一切正常,但在學習方面如閱讀、書寫或計算等卻面對極大的困難以至成績低落,令家長傷透腦筋,這一類孩子其實並非懶惰或不好學,而是有「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為幫助更多家長、老師及社會人士了解「學習障礙」,一項針對此課題的專題演講將於十月一日晚上八時在亞庇慈音寺舉行,歡迎公眾踴躍出席聆聽。

有關專題講座是由寂靜禪林、亞庇慈音寺及普陀寺聯合主辦,亮心海岸策劃,邀請吉隆坡語言治療師徐嘉惠做專題主講。徐嘉惠於二零零八年畢業於馬來西亞國民大學語言治療系,曾在馬來西亞自閉兒中心和UNIT TUTOR服務過,為了能在社區幫助更多孩子,她曾到關丹中央醫院服務,之後加入雙威專科醫院與其他治療師一起作戰。

當晚的講座主題為:「孩子,我們一起跨欄」,由大馬資深寫作人林艾霖擔任主持人。林艾霖從事寫作20多年,講課10多年。出版過13本書,2009年患癌而痊癒後,更不浪費時間繼續從事社工的行業。「亮心海岸」是由林艾霖成立旨在協助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十多年來,她到全國各大小地區講課,聆聽很多人的內心告白和無助,更發現很多學習障礙的孩子,被誤解而錯過了學習的黃金機會,使她動起協助特殊孩子的念頭。

《孩子,我們一起跨欄》是林艾霖製作的第一個單元,內容有關三名家中有學習障礙孩子的媽媽,講述她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一路走來的內心曲折,並協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過程。

在講座會開始之前,大馬聲樂家陳穎豪將為觀眾獻唱數首曲子。

這場講座乃提供如何發現及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之寶貴資訊,讓家長及老師們能掌握基本訓練技巧,鑑定如何應用家中和學校環境協助這些孩子學習及建立信心。

學習障礙的孩子還可能伴隨有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 好動、或者多種問題,他們常常被視為不用功、不專心、懶散等負面行為連在一起,使孩子經常被挨罵及有口莫辯,而漸漸喪失自信,照顧這一類孩子的家長尤其是母親,更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的學業及被孩子行為困擾,而容易患上憂鬱症,有者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認識,誤以為孩子中邪,而尋遍巫醫、邪術等求治,最終非但沒有幫助到孩子,反而誤了孩子的學習及損財,甚至連自己也變成精神衰弱或徬徨無助。

若及早發現及透過適當的引導,這一類孩子日後也可以獲得很大的成就,如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便曾是一名閱讀障礙的成功者。
為了協助家長測試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徐嘉惠醫師將於星期六下午二時卅分至四時,星期日早上九時至十二時,義務為有語言障礙或過動的孩子進行測檢,看診時必須有父母之一陪同出席,由於義測時間有限,只限為預約者進行義測,預約電話為
:016-8452008(靜傳)。

文/靜念

10月2日講座會新聞稿
民以食為天,如何面對著各種美味食物而吃出健康,吃得正能量?身體及心靈累積了幾十年的毒素該如何排出體外?在人事複雜的大環境裡,如何在生活上取得平衡點,讓身、心、靈皆能獲整體性的健康?

擁有雙博士學位(營養飲食與醫學)的大馬著名身心靈康復協會創辦人潘昶伶博士(Dr. Andrew Pang)及資深寫作人林艾霖,將於十月二日晚上八時在亞庇慈音寺主講「聆聽身和心的對話」之健康講座,歡迎公眾踴躍出席聆聽。

潘博士是亞洲著名營養專家,鑽研營養、心理治療和自然醫學多年, 擁有豐富的病理臨床與心理輔導經驗。曾在國內外主持過千場的講座,數百場的排毒、斷食、身心靈生活營與工作坊,專業領域還包括具療性的芳香、花精、色彩、呼吸、靜坐、按摩、調脊、靈修、激勵、情感與家庭治療。

潘博士常見在報章專欄當主筆,接受電台節目、雜誌專訪等,是難得一見的全方位博學老師,其人隨和幽默,教學深入淺出,課程活潑生動,伸縮性的帶領幼兒至年長者齊步成長。

在吉隆坡創有養生精緻餐廳(Green Green Organic Kitchen)的潘博士,將自己豐富的醫學、營養和自然療法知識融入食物中,演繹出最原味最天然,卻又變化無窮的懷石料理樂章,秀出許多養身私房菜來傳達有機文化。

他在互聯網上的個人部落格上,毫不自私地公開分享各種有關瘦身、疾病、美容、延壽等等之食譜及提升身心靈之文章。
他目前在南洋商報的養生專欄擔任主筆,定期為「名食譜」美食雜誌社介紹各式養生食譜,也是NTV7「女人佔上風」節目的常駐嘉賓。

亞庇慈音寺今次是聯合寂靜禪林及亞庇普陀寺,在亮心海岸的策劃下舉辦有關講座。在配合這項講座,主辦單位也特別安排潘溥士、林艾霖及另一名輔導員楊言免費提供面對面心理輔導,輔導對象包括小孩、青少年及大人,每人輔導時間約四十五分鐘。

輔導時間為:十月一日及二日(星期六/日)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十月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有意輔導者必須向負責人淨宜預約,聯絡電話: 016-8150878 。

三個主辦團體於日前經成立一個以侯秀英博士為首的籌委會,以極積推動籌備工作,出席籌備會議者包括兩名顧問即泉平比丘及林玉其居士以及普陀寺代表余觀保。

三團體聯辦的活動也包括於十月一日晚上八時舉行的「孩子,我們一起跨欄」之專題演講,由吉隆坡語言治療師徐嘉惠介紹什麼是學習障礙,並提供個人輔導。

主辦單位是為了體現佛教的慈悲精神,關懷人文社會及家庭,針對大眾的需要而舉辦有關活動,以促進家長關懷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升大眾認識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並加強大眾掌握和建設幸福家庭的理念、精神和技巧。

文/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