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6016 5568715(8AM-11AM) Whatsapp
 

佛學影視

 
  • 依阿含經教導面對病苦

    依阿含經教導面對病苦

    歡迎聆聽,最後一講!

     
  •  
  • 快樂人生的泉源

    快樂人生的泉源

    歡迎聆聽!

     
  •  
  • 《雜阿含263經》的伏卵、斧柯、大舶三喻與啟示

    《雜阿含263經》的伏卵、斧柯、大舶三喻與啟示

    歡迎聆聽!

     
  •  
  • 2021年 第一期 成實論課程

    2021年 第一期 成實論課程

    歡迎聆聽!

     
  •  
  • 寧當睡眠不起覺想

    《雜阿含241經》: 世尊告諸比丘: 1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聲、香、味、觸相而起覺想。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2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不得安樂。 

     
  •  
  • 心惱故眾生惱

    《雜阿含267經》: 世尊告諸比丘:「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諸比丘!譬如狗,繩繫著柱,結繫不斷故。順柱而轉,若住、若臥,不離於柱。 如是凡愚眾生,於色不離貪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輪迴於色,隨色轉,若住、若臥,不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隨受、想、行、識轉,若住、若臥,不離於(受、想、行)識。諸比丘!當善思惟,觀察於心。所以者何?長夜心為貪欲所染,瞋恚、愚癡所染故。比丘!心惱故眾生惱,(相反的話,即)心淨故眾生淨。 

     
  •  
  • 《大智度論》簡介和選讀

    《大智度論》簡介和選讀

    《大智度論》被譽為佛教的百科全書,也因此其涵蓋範圍極廣。這100卷的《大智度論》是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甚深涵義。般若,即是智慧;也是佛陀教法中所極為重視的。智論,在修行實踐上,依般若深觀為基礎,闡明菩薩之廣大行。

     
  •  
  • 身苦心不苦

    《雜阿含107經》: 舍利弗為那拘羅長者說: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 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生愛樂,見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惱苦生;心不隨轉惱苦生已,得不恐怖、障閡、顧念、結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 世間有四種人

    《雜阿含1146經》: 佛言:「波斯匿王!當知有四種人:從冥入冥;從冥入明;從明入冥;從明入明。大王!1從冥入冥?有人生卑姓家,貧窮短命,處斯冥中,復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當生惡趣,墮泥梨中。2從冥入明?有世人生卑姓家,乃至為人作諸鄙業,然其彼人,於此冥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受天化生。3從明入冥?有世人生富樂家,多諸錢財,聰明黠慧,於此明中,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惡趣,墮泥梨中。4從明入明?謂有世人生富樂家,乃至形相端嚴,於此明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受天化生。《成實論》卷2〈立論品等六品〉:世間眾生,多從冥入冥,從明入冥。若少行佛法,是人亦能從冥入明,從明入明。所以者何?行布施等不能得如聽佛法利,若少聽佛語能得達慧,破諸衰惱獲無量利。(CBETA, T32, no. 1646, p. 249, b13-17) 

     
  •  
  • 《成實論》選讀

    日期:2021年6月19日 地點:般若精舍線上課程 主講:開仁長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