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六、日8AM-6PM;其他時間:預約接待
Phone:+6016 5568715(8AM-11AM)
Whatsapp
首頁
禪林概況
道 場 簡 介
方丈開仁長老 Abbot Thera Kairen
宗旨與理念
組織架構
地理位置 Location
禪林風光
生活作息
禪林訊息
方丈的話
方丈行程報導
活動預告
活動報導
專題報導
禪林事記
僧伽教育
文宣出版
佛法書籍
宣傳海報
禪林日曆
禪林文化
寂靜會訊
書畫墨韻
佛學禪詩
佛法問答
心得分享
多媒音像
佛學影音
佛學影視
禪林電視臺
住持開印比丘的話(九):宗旨
In
方丈的話
/
14/07/2010
「宗旨」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行事方針,我們的目的所在。把它建立了起來,不是為了擺著好看,譁眾取寵,博人讚賞,至少應該親力躬行嘗試使它實現出來,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去。宗旨上的文字,實在是我們有責任要達到的目標。
我們有什麼責任需要去實踐?我們又有什麼值得傳延下去的優良傳統?比如宗旨上說的:「實踐佛陀教誨,延續佛法慧命。」請問:我們為何要實踐佛陀的教誨?為什麼要延續佛法的慧命?類推即可產生千萬個為什麼。
也許,就在問為什麼的當兒,它喚起了大家的覺醒:我們不像世俗般的社團為搞活動而活動,我們更非深懼內心空虛而卯足力勁來填補這一空間,我們是為了讓大家有朝一日像釋尊一樣、像諸聲聞弟子一樣親證了正等正覺的菩提,由此是為涅槃而來。因此,對立下的宗旨縱使感到背負沉重,來日路遙也方長,但總覺得無怨無悔。
為了涅槃故。涅槃是息滅煩惱的唯一良藥,我們為了這方良藥不失傳,就要精良品管與傳承不斷,它好像一盞明亮的慧燈,若要一盞燈繼續普照,就得先守護好不至讓風吹息滅,照射光芒,才能真實的利益到正渴求的芸芸眾生,含括您、我、他。
實踐與延續佛陀教法是佛弟子的責任,也是傳承上的唯一途徑。不經親身體驗,難將聽來的佛法(聞所成)轉換自己的深層思惟模式(思所成),更難有切身實在的修行經驗(修所成)。故佛弟子在受用之餘,應念念不忘後人,類似儒家的「傳道、授業、解惑」,在學習、消化、傳授中延續佛法慧命的上乘辦法。
「重視僧伽教育,落實六和精神。」從教育中提昇品質,從教育裡得到品質管理,首先要如水乳合的團結力量,特別是在一個組織裡面,唯有和樂共處才能真實做到「促進僧信互動」然後再能「依法護持三寶」。
寂靜禪林是在沙巴政府信托基金會下獲準註冊的合法團體。信托人、執行委員及護法委員只是法律上允許的執行活動的工作人員。這組織裡沒有個人的財產,所謂岡位職事上的不同,只是授權、執行及品管的權限,大家都在這組織盡自己能盡的一份力量而已。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樹立一種健康的觀念:這環境是屬大家的,是大家的共業所招感起來的,大家權利享用它、也有責任愛護它、擁護它、支持它。它不屬某個私人的、不屬護法會的,它是如法依法護持三寶的修行環境,在佛法上、在世間法律上甚至在道義上它者應該做到如法、如律的清淨莊嚴。
在寂靜禪林參與課程的學員,皆是有福共享的有緣人,在這裡的空間範圍內,執委們、護委們乃至師父們只在此領取一份無私的執行任務,落實「促進僧信互動,依法護持三寶」他們勞心勞力地付出,很辛苦,大家應給予愛語、鼓勵與支持!
道心,是那麼難得可貴!只要有道心哪怕鋼鐵日久也可磨成針。實在而不虛的修行經驗,更是佛弟子一輩子都不可缺少的資糧,這是非常基本的條件。
有了道心、有了深切剴切的宗教實際經驗之後,還得學習世間法。古人說:「徒善不足以為政」,辦事不能只憑一顆純潔的善心,我個人就因這方面的缺乏而吃了不少苦頭,希望各位勿再重蹈覆轍,除了平時學習保持正念與知,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提昇個人修養品性之外,也不排斥世間文化而兼習之。我們應立下好榜樣,為人楷模,像做學生要有學生的好樣子,做老師的有老師的好典範,有時言教還不如默然的身教,這是即出世又入世的深奧智慧。
最後,和樂最重要!有了和樂,才有好的溝通,有了好的溝通才有好的結果。因此,「禮之用,和為貴」的名言,應將之銘記在心。我們經由團隊精神,深切體會到和合無礙的振奮力量,才有可能在「發揚人間佛教,凈化社會人心」抓到著力點!
于25-12-2004 寂靜禪林年終委員大會
(載自寂靜會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