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開始打禪七了,一連七天裡,我們應該學習放下,專心禪修。無論自己正在學習的是那一種業處,是安般念?慈心觀?四界分別觀?或毗婆舍那業處都要全心投入,把握當下、珍惜當下所有的因緣,好好用功,將止觀修習次第與方法的功夫使用上去。

各位既然來禪林,目的無他,主要是為了佛法而來,無論在家出家,我都希望大家在戒、定、慧三增上學中學到一點自己的經驗來。

修學佛法要解行並重,解離不開經、論、律三藏的依據,行就是戒、定、慧三學的實踐,前者「聞所成」,後者重在「修所成」,不論解或行都需要「思所成」這一關節,因此說聞思修三慧都同樣的重要,除非是大利根性的人只須思修即能成就,否則聞法與思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千萬勿求速成、專走捷徑,這種心態對一個學佛者有時反得其弊,很有危險性,當然細水長流也不是消極地痴痴等待因緣的到來,應該主動的、積極的去創造與開發未來有利於解脫的因緣,多用點心機和時間去培養,如果各造因緣條件都不具備,想快也快不來啊!

我們必須知道,「聞所成慧」只是修學次第上的一個部份,不是整體,雷久南博士說健康即有所謂的身、心、靈整體健康,我想佛法也一樣,要留意它的整體性,萬萬不好以一概全。

也許有人說:既無正見,如何實踐?豈不成了盲修瞎練?萬一修錯了怎麼辦?會不會走火入魔?我想,除非一個修行人大善知識在旁隨時能夠指導,否則他們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另外,只研究經教而不肯修的人同樣被譏在紙堆裡找涅槃,在推論(比量)功夫中找法身,如同緣木求魚,只光說而不練是難有涅槃緣的。實際上,無論研究佛法或實踐修行都是佛教徒所應為的事,解行並重嘛,如果萬一偏重在解,或偏重在行,我想只是偏一還好,也許處在初學入門階段會有所偏重,但願只是一個過程,短暫性的,如果一輩子都這樣子「偏執」下來就不好了。

總言之,在實修前對佛法有認知是好的,藉由法義檢視自己的所行、所思,那裡不合乎佛法?那些是善?那些是不善?反覆省思熟練之後,自然會將外在所聽來的「知識」轉換及累積成內在的「經驗」。同樣的,止觀禪修也一樣,經過一段「修所成慧」後,擁有了經驗,也可以檢查自己所得的經驗是否和經論中所描述的狀況很接近?是相吻合,還是相背的?反覆的檢視,一旦確實無誤,就把它用在我們的生命裡吧!

(載自寂靜會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