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聲:槟州佛青之友 Penang Young Buddhist Fellowship

如工匠師,只以智力經驗指導及教授便離開,執斧頭工作的工人便需要疲勞辛苦地做一整天;論功獎賞時,工匠師是工人的三倍。

又如戰場,兵士冒死作戰,而主將帥則受大功勞。

這比喻可以理解為,懂得修習般若智慧的人,它所作的也許不多不大,但是,卻足以勝過其他的修行者。為什麼呢?

因為有的人帶著很多愛染在修行,或喜歡跟別人比較的心在修行,或熱愛展現自我實力的心在修行,或一味盲修瞎練的心在修行等等説之不盡。

外表看似一個道貌岸然的修行人,內心卻懷有不正直於三寶的心,非為證得涅槃解脫的心。由於動機不純,當然所實行的,頂多只是有漏善業。

雖然佛陀有教導我們要福慧齊修,要修三端正法或三福業,但是知見的建立還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們有了正見,我們可以隨自己的時間、體力、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善業,這當中能讓我們明白隨緣盡份,全心投入,最根本核心的就是不要帶有我執在做,否則結果不會很純淨。

除了自身量力而為,我們也會隨喜他人所為。這樣,他所做的雖然不多,但是福德善業卻很大,品質也很優。

如一個有智慧的領袖,他雖然未必每個層面都有辦法照顧周延,但是他會敞開心胸去善用各種資源與人才,這樣事情完成將會相當圓滿,因此而説,領袖的功勞最大。這並非抹煞其他人的付出,此處著重於心量大和格局大而言。

 

相關連結 :
1. 方丈說喻_古喻今詮8:工匠和主將
2.《古喻今詮》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