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要刻意去尋找感動,這種感動的動機不自然。但知濳心埋首法海,感動適時自會來。
説話不需要矯揉造作,坦誠相待最親切。性情不過度故作謙虛,隨緣盡分才自在。
文字不在意雕琢華麗,蘊含生意方能典藏永恆。提振人心的話不必多,也許雲淡風清幾句,如此簡單才讓人銘記於心。
對於佛法的道理,自心有了感動,才能透過語默動靜打動別人!
佛法的學習説難不難,但也説易不易。對某些人來説,只要有少些幾句話打動了他,他就會改變一生。但對某些人而言,不容許有些許聽不明白的內容。其實我們不妨想想,從小到大學過的課程,有那一門課你是百分百理解的?又或者是在當中有開竅的一兩句話,就讓畢生受用無窮。
就學習的品質來論,能讓自心找到人生的方向,純屬僥倖。又可能會有人從排斥到接受了之後,這些知識成了自己謀生的技能。其實,學習有所預設也並非壞事,但完全沒有學習的動機,又有點像行屍走肉。
按照常理説,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清楚掌握達標是件好事。但有時候欠缺條件完成標的的話,讓內心在過程中獲得滿足的片段,又何嘗不可呢?
文/方丈開仁長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