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22說:「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我當清淨持戒、正憶念,如佛所說法藥,我當順從。僧是我斷諸結病中一因緣,所謂瞻病人,是故當念僧。」

佛陀如大醫王,佛法如良藥,僧寶如看護者。瞻病人就是現在講的護理人員。每個眾生都有輪回的病,所以僧寶是有情的護理人員,是我們斷諸煩惱病的一個因緣,所以應念僧。在我們的修道過程中,僧寶是一個善緣,佛陀是大醫王,他給的法藥這麼好,不懂得運用的話,對看護我們的僧寶不懂得感恩的話,實際上我們是一個病得很嚴重的人,自己不知道。

我們修行者若希望保有戒律與如理作意的生活,就勢必要順從佛所說的法去實踐。所以,我們應該視佛陀為醫王、法如良藥、善知識或同參道友為瞻病人,我們要好好的持戒,如理思維正法,把這些法藥都能夠消化,並去順從實踐,如此行去,才能成為眾生僧寶的形象與依靠。

我曾經住院,一天要打很多次針,有些護士沒有耐心,打針好像在戳木頭,有的就非常用心,會想盡辦法讓你轉移目標,不要去注意疼痛。不同的人行為展現不同,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我們都應該要安忍,即使打得很痛,至少有幫我打針,還是要感恩。

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我都會跟他們問好,走的時候跟他感謝,世間人我們都要這樣,更何況自己同道中人、同參道友。一個僧團裡面大家都有煩惱習氣,更加要如瞻病人一般,互相提醒,互相包容,如此這般我們在僧團裡面,在修行道上,才能夠學到佛陀這種醫王的美德,真正有吃到法藥,所以當一個僧寶要具足的條件還是很多的,經典論典沒有辦法詳細講的東西是要靠自己的思維的。

所以在一個道場的修學,如果你懂得在經論上能夠捕抓到這一些感動的話,其實學習是無有止境的。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5年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