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不如法的人事,或者惡眾生的時候,我們要小心。我之前也有講過,學習佛法的人是不喜歡惡人惡事,但是,千萬不要「嫉惡如仇」(或作「疾惡如仇」,這兩個成語通用)。雖然諸惡莫作,不管什麼惡事,我們都應該要禁止,但是,修行人不能嫉惡如仇。當我們排他性越強的時候,這群惡眾生跟你所謂的好眾生的分化就會越來越大了。當分化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想去度化他們。
其實不只是我們,佛也只是度有緣人啊。不過,「度有緣人」不是說,因為他是惡眾生,他跟我無緣,我就不度。其實是關乎我們心態的問題,而且無緣也限於某一世的時間性而已。
他是惡眾生,跟我無緣,我度不到他,但我不是討厭他、放棄他,我應該要自己慚愧說:我的福報修那麼久了,怎麼還是不能感化他?自己應該要慚愧,要趕快充實自己。總有一天,我跟他有緣的時候,就可以度化他了。
無緣,是過去沒有緣,現生可以培養的。比如說,我們現在跟哪一個同學不好,一定是過去世的因緣——第一次看他就傷心,再看他就討厭,任他怎麼化妝都是那麼令人討厭;即使他戴上面具,我都認得他;他走過的那股味道,我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有時有一些因緣是過去的,但是,有一些因緣是現生可以改變的。改變什麼?改變我們現在對境時的心態。如果我們不讓惡法串習下去,它不會再帶到下輩子的。今生就稍微忍耐一下,忍耐一下就過去了。
所以,我們在分別善人、惡人的時候,雖然心態上,是他跟我無緣,但是,我不是放棄他。他是惡人,我不是討厭他。只是以我目前的能力,暫時沒有辦法度化他。正視這一塊,我只度我自己能力做得到的這一塊。這不是說,你要排斥他,是說,我量力而為。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5年1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