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瑜伽師地論》裡面有說,菩薩愛樂涅槃,並不只是發願,或者口講而已。這十三個資糧,菩薩都具備的。這種功夫,菩薩都做完了,只是他忍而不證而已,他並不是沒有具備而說不證。菩薩的忍而不證,是指全部資糧都具備了。比如說,去美國所需要的五萬塊機票錢,我全部都湊足了,在我的手上,只是我不要去買機票而已。菩薩要具備這樣的資糧才說:我愛樂涅槃,但是,我不證涅槃,我要遊生死海。為什麼?因為我要去度化眾生。而不是說,雖然愛樂涅槃,去度化眾生,度到一半的時候,很累了,放棄了,證入涅槃,這個不叫作菩薩道。
真正的菩薩道是菩薩本身修證的資糧都具備了,但菩薩因為不忍眾生苦而不要證入涅槃;菩薩遊歷生死海是因為菩薩條件具足,才可以遊歷生死海。不然,像我們凡夫都是業感生死。
導師在《契理契機人間佛教》裡面有講,真正的菩薩要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導師的用詞是「常行」。導師說,常行菩薩道的本領有三個:一、勝解空性,就是空性見;二、大悲心;三、菩提願。這個是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的本領,就是菩薩的本事要具足。如果這三個沒有具足而要不離生死度化眾生,那是很困難的,一定會被業力所牽,甚至投生去做阿貓、阿狗。所以,如果我們要具足菩薩的這種本事的話,要先培養這三個:空性見、大悲心,還有菩提願。當然,導師最強調的是我們至少要有正見,就是空性見。如此的話,我們會比較自在。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