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教化救度,必須視眾生的根性而定——屬於大乘根性者,則教之以大乘法;屬於聲聞乘根性者,則教之以聲聞乘法;根性既不屬大乘又不屬聲聞乘者,則以人天法門來救度他,因為這至少是要比眼睜睜地任他痛苦、墮落要來得好些。

我們要度化眾生,要教別人離苦得樂的時候,須看根機。有些人一聽到修行要盤腿打坐,就受不了。像這類有情,你要跟他開示的話,你要先教他做善事、孝順父母,他會非常相應。如果你一開始就跟他說:我們要修無我與空,可能他就不來聽你開示了。

我們在度化眾生的時候,要看對象。像在佛學院講課,比在外面對居士講課輕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在佛學院,不管你聽不聽得懂「空」,不管你聽不聽得懂「忍辱」,老師照講,這是課程的安排。在外面不是,講法的時候,更要注意觀機逗教。有時,縱使我講的是《金剛經》,我也要把那些空的名字轉換成人家聽得懂的用詞。雖然課程名稱很動聽,我要講「空」,我要講《金剛經》,但是,你講的很多是啟發聽眾信仰佛法、皈依三寶、持守五戒這種道理。當然,這不是為了擁有信徒而這樣子講,而是初學者或者在家眾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出離心,或者是解脫道、《成佛之道》裡面的內容。

比如說,我在講三乘共法的時候,我就覺得,有很多地方,居士不一定都能相應的。如內容上提到的五欲、五蓋,依三乘共法來說,我們學習佛法的人,要離五欲,而最嚴重的欲望就是男女欲。可是,來聽課的居士都是夫妻來聽的,怎麼講?所以,有一些就輕描淡寫帶過。因為對象是在家眾、初學者,他願意來上這個課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也要盡力地講。這個其實是弘法的一個困難。這一點就是大家以後要學習的——什麼都學,才能夠觀機逗教。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