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出家眾,我們主要是從施主的佈施得到我們的飲食資具。古德都有講:只要出了家,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施主給與我們的。既然是施主給予我們的,我們點點滴滴都要很感恩。我們在五觀堂念誦的「供養偈」就提說:「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我們也知道:「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修行,是非常難消受信眾的供養的。

導師的著作有一個好處。比如像《寶積經》,我們這樣子讀下來,它的內容就是教我們怎麼作一個出家人。

在這裡,第一是教我們「學習佛法的知識,要先重視內明。」

第二,因為一切都由施主而來,所以我們到施主的家去坐,或者去應供時,心態都要好。現在很多出家眾都給在家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去到施主處,都是在攀緣,或者是在附會,都沒有談佛法。這樣的話,去檀越家就沒有那種教化的作用了。這個是很可惜的。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