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滿腹經綸,甚至還談不上滿腹經綸,只是學得越多,越起慢心,這叫增上慢,自己看不到自己了。

我昨天跟同學散步時聊到:我們是一起來佛學院的,從最初的居士身份,直到成為沙彌、比丘,所以,我們同學之間的道情很好。

我跟他聊說,我看很多人,不管是師兄弟還是同學,都覺得說:我們每個人有自己適應的方法,我們不一定要去跟風。你自己才知道自己適應什麼方法,你的心才能比較安住。如果我們不相應禪修的人,為了面子,或怕被別人說自己只有聞思沒有實修,畢業後,就硬著頭皮去熬,有時候不見得是很好的決定。

你要內心歡喜,很想學,你才去學;如果你對禪修還沒有強大的歡喜心,暫時待在一個地方,能夠安住自心的道場,我覺得,這樣子修行的道路走的會相對穩當一點。不要旁邊的同學一說:我們一起到某個國家。你就隨著說:好啊,反正我畢業也就等於失業,沒有要去哪裡,我就跟你去。你試看看,你不久就還俗了。

我們出家了,選擇修行的路,佛說要「自依止」。自依止很重要,我們自己如果本身不認識自己,怎麼能夠修道?連自己都不認識的話,那是很頭疼的事情,也是很可憐的事情。我們整天在做別人的影子而已。這個對修道來講,就是不夠直心。《寶積經》會提到一個法,叫作「直心」。正直的直。直心,在修道來講,它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三寶,這樣才能獲得真正利益。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