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本身對於佛法沒有信心,就很容易受一些外在的人事物影響而不自知。

有一次,我到高雄遇到一個居士。他本身佛學知識很豐富,滿腹經綸,是讀很多書的人。他知道我在教書,他一見到我的時候,他就願意跟我聊天。如果你是平常的法師,他還看不起你。因為我同學跟他講說,我在佛學院教書,所以,他就請我喝茶。你看此人有多傲慢!

跟他喝茶沒關係,只是喝茶的時候,他就數落現代佛教界的很多法師,尤其在電視上看到的,包括藏傳、南傳,一大堆。他說,現在的出家眾,他不曉得要恭敬誰好。

他可能不太曉得說,我們沒有出家之前,我們也是在家人,所以,在家學佛的心態怎麼樣,其實我們很清楚的。當我們在家眾學習佛法或禪修有很好的體驗時,通常我們跟出家眾相處或生活共住在一起時,內心多少都會有所不滿,雖然不敢說出口,但心裡卻一直在批評著。

然而,若有一天,當我們真正出家了,把頭髮剃掉的時候,有時你會發現當下的自己,也不見得做得有多好,因此,那時候你就會很體諒說,為什麼在家時可以那麼的用功,出家久了,反而不會像在家時用功。為什麼?這種狀況其實我們是知道原因的。

於是,我就跟他講說,我們真正學佛法,學得有心得的人,不管你的聞思修多麼地用功,多麼地精進,如果我們學習了佛法知識過後,我們是拿來評論人家,或者是跟別的居士講:「你不要相信這個師父在電視上的開示,他講《金剛經》講錯了。」先不要說那個是不是事實,如果我們已經習慣在作這種評論的話,這個不見得對我們有好處的。

文/方丈開仁長老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