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攝阿毗達磨義》新講」,是從2014年馬來西亞沙巴寂靜禪林的安居開始,至2019年的安居結束,前後歷時六個安居才講畢。當時的主要聽眾,多數是安居期間來參加密集禪修營的出家與在家學員。其中部分已學習《攝阿毗達磨義》多年,也有第一次接觸的初學者,程度可謂參差不齊。
《攝阿毗達磨義》講過多次,而這次重講,與2003年為台灣福嚴佛學院研究部所做的概要性導讀不同。第一、這次我把重心放在處理第一品「心」、第二品「心所」及第八品「緣起」的細節上。第二、在底本的選擇上,改以緬甸第六結集為底本。聽眾會發現它與菩提長老早期編輯的 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中譯本《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在某些字句和分段上略有不同。菩提長老所採用的應是錫蘭或PTS版。這些我在講義裡已有標注。第三、在注解方面,特別是一些關鍵術語,我除了參考《攝阿毗達磨義》注釋書──《阿毗達磨義明智疏》(在開示中,也稱之《廣釋》或vibhavini)外,也引用契經、《清淨道》及相關巴利注疏等作為補充助讀資料。
另外,講義的排版和部分新譯名相,有欠完美和統一。原因有二:一是時隔年久,前後六年,講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版面設計及譯詞的選擇。二來,隨著個人對巴利語法和注疏有了一些新的認知和理解,而更新了譯詞。因此,單是今年(2021),講義就已修訂多次。錄音檔除了第七、第八品重講、重錄,其他就儘量保留原來的面貌。是故,當聽者發現錄音與講義有所出入時,應以「最新版」(以後會不定時更新)的講義為準。
自2014年開講以來,至今已逾七個寒暑。今天終於校訂完畢及可分段推出,背後少不了一個堅定的義工團隊的陪伴。在此,我要特別感謝:
主編:靜觀
上課錄音:禪正比丘尼、正護、靜觀
校對人員:禪戒比丘尼、淨永、寂護、寂松
外校人員:寶深長老尼、禪真比丘尼、寂明
錄音剪輯:德啟、靜觀、崔慈恆
視頻製作:官招銘
封面設計:靜宇
2019年講畢,那年也正是我卸下寂靜禪林方丈職事後的一年。「法」應是最好的贈禮。
開印 20211224
於丹佛南郊孤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