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元旦,一年365天轉眼又過去了,我代表禪林給大家分享一些祝福的話,開示的主題就是開步走和持續行,英文就是to start and to continue。
最近兩個月禪林在網路上舉辦了一期八正道的讀書會,我是用菩提長老《八正道》這本書做的教材。菩提長老、印順導師這些大德寫書很特別的,他們會把很多佛法的名相用淺白易懂的現代口語來表達。如果沒有深厚的經論背景,你不知道書中的敘述是來自於哪部經典。其實這一些大德們對於法義的研究都非常深入,他們著書講法,是把弘法利生當成生命的一部分,看他們的文字,不會覺得是在宣揚宗教,他們已經把對佛法的理解跟生命做結合。閱讀他們的著作,常常為他們字裡行間湧現的對佛教的熱忱所感動。
這本書的結束語是菩提長老對佛弟子修學八正道的勉勵。長老第一句就說八正道是「佛陀所開示的從痛苦中解脫的道路」。《八正道》這本書開門見山就提到佛法分理論跟實踐,把佛法消融在生命的實踐就是八支聖道。所以八支聖道絕對不是理論,是眾生解脫生死的指引。這個主題在佛陀的教導當中是舉足輕重的,是我們一開始學佛就要背起來的名相,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佛初轉法輪開示四聖諦,苦集是談世間雜染因果——惑業苦,滅道就是轉凡成聖的清淨因果,證得涅槃一定要透過道諦,就是八支聖道。不經過這條修行的道路,我們就永遠在世間輪回。這條道路是法爾如是的解脫聖道,不是人為創造的。釋尊覺悟並開示四聖諦讓我們知道有一條能夠從痛苦解脫的道路。
八支聖道包含了戒定慧三學,是非常完整的一個道次第。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定學,正見正思維是慧學。佛陀說三十七道品每一個都很重要,印順導師認為八正道是最完整最周嚴的,導師在《成佛之道》《佛法概論》用八正道收攝了全部的三十七道品。像四念處,重點是止觀,並沒有特別的列出戒學。如果要開演的話,四念處當然也一定也包含戒學,因為有正念的人一定會守護六根律儀,六根律儀就是戒,但是戒定慧三個品目都列出來的,只有八正道。
瞭解了八正道的內容,但往往會讓人覺得望塵莫及。確實的,解脫涅槃的境界實在是太高了。如果到道場參加密集禪修或者是其他的共修,每天有師父督促,有很多同參道友一起相互勉勵,還覺得離解脫能近一點。特別是在家眾,一回到家恢復世俗的上班、生活之後,解脫生死的緊迫感很快就鬆懈下來了。如果說解脫的境界是左手,右手是現實的五欲樂,要如何取捨?
其實就是要靠個人,別人幫不到我們的,要真正靠近解脫,最主要還是看我們對於欲望的主導力、控制力跟淨化力。長老在《八正道》這本書也有提到,對欲望控制的力量如果越強的話,我們就越靠近出離、越靠近解脫,就看欲望能夠控制到什麼程度。《大智度論》卷28有一個譬喻說,已經脫殼的白米,即使有肥沃的土壤,無論你怎麼澆水施肥,都不可能長出秧苗來。這是譬喻聖者在世間也一樣要接觸色身香味觸五欲境界,但是因為他們已沒有愛煩惱,就一定不受後有了。在佛法的學習裡面,出離欲望的心很強烈的話,就好比脫殼的稻米,即使有五欲的滋養也不容易造作後有的業了。
長老接著說「即使證得正果的高峰距離現在還相當遙遠,但是,要攀抵峰頂所需的一切,就在我們的腳底」。證果或者是修到十地菩薩雖然離我們還很遙遠,萬事開頭難,我們要勇敢地發願,邁開逆生死流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向前進。
怎麼做?這個又是重點,長老說必須從修正自己的觀點並澄淨自我意念開始。觀點跟意念其實就是我們的認知還有意向(intention)。正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和知見跟煩惱相應,有很多雜染,才會成為凡夫,一定要通過聽聞佛法去修正自己的觀點,常樂我淨就要修正為無常、苦、空、無我這一些佛法的正見,這是基礎也是修行的起步。從這裡開始,然後清淨自己的言語行動跟生活形態,就是正語正業跟正命了。如果不學習經論,只是用自己固有的世俗觀念來修行,就沒有辦法轉換成佛法的正思維,所以大家要多讀經論,聞思經教會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我們錯誤的認知,淨化我們的意念。
有了正見正思維,我們的語言行動生活形態就逐漸會導入正軌,行為就會合乎道德。學習佛法最重要就是通過教理的學習,淨化修正自己的身口意,這樣的話就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上、人際關係上了。不能夠用在生活上,我們在八正道這條路上就無法站穩腳跟,很容易放棄的。而且修學佛法一定要得到法喜,如果得不到法喜,久了熱忱、道心慢慢就會退失。
有了這一些清淨的行為做基礎,長老說「再運用自己的能量與專注心念來發展止觀」,英文energy能量其實就是指八正道的正精進,專注的心就是正念正定。止跟觀就是定跟慧,我們運用自己的正精進力、正念還有修定來開拓我們的止觀,不斷的修習再修習、進步再進步。最後長老說,解脫開悟是正道的必然成果,因為道諦是因,涅槃是果,因果是必然的。學佛的人有了正見正思維之後,要讓自己的身口意非常的穩定,在穩定當中,在持久當中慢慢的修行,慢慢的成長。
長老說抵達最終目標只需要兩個條件,一個就是開步走,一個就是持續行。《大智度論》卷29有一個譬喻,我看了之後印象非常的深刻。這個譬喻說如少湯投大冰池,雖消少處反更成冰。就是我們把少量的熱水倒入一個大冰池裡,會立刻融化掉少量的冰,但倒進去的熱水太少會很快冷卻,反而又被凍成冰。眾生的無明煩惱就像冰山一樣,非常的頑固、非常的強大。我們的用功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話,很快就會被習氣吞沒掉。
今生有福報遇到三寶,有善緣親近了善知識聽聞了正法,就要開步走了,今生能修到什麼層次,不必去跟別人相比,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總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如是因、如是果,菩提長老說這個是「佛法永不偏移的法則」。
在新一年的元旦,希望大家從菩提長老八正道的開示當中,獲得一些啟示和指引,讓我們在聖道上的修學能夠不斷前進,祝福大家新年吉祥,聖道增上!
到微软平台观看 微软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