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禪林 2025年網絡課程《佛法四講》I ——「從迷情到覺醒的教育」於2025年2月8日(星期六)晚間8時正式拉開序幕。本系列課程由方丈開仁長老主講,旨在幫助初學者認識佛教與佛法。首堂課以「正信的佛教」為主題,共有173位學員參與,共同探索佛法的基礎理念。
開仁長老在課堂中闡述,正信的佛教強調理性信仰,而非盲從或迷信。佛教作為一門自力宗教,主張個人應透過智慧解脫自身,而非依賴外力。正信的佛法應具備三大標準——永久性、普遍性與必然性,學習佛法應以智慧觀察日常生活,培養如理作意的思維。
佛法對宗教的定義中,「宗」指的是一種超越一般常識的內心體驗及特殊經驗,而「教」則是將這種特殊經驗透過語言與文字表達,讓他人理解、信受、奉行,並親證相同的解脫經驗。綜合而言,「宗」即自證,不僅能強化自身,使個人更加勇敢面對問題、增強信心,也具有淨化自心的作用,引導自己走向光明與至善的境界,著重於自我的提升。而「教」則是化他,意指將自己所證得的道理傳達於他人,讓所有眾生皆有機會分享到這份解脫的自在。
因為害怕死亡是一切的終點,人們創建了各種信仰,追求自我靈魂的永生。然而,少數人雖嚮往解脫之道,卻不知從何下手。正是為了給予我們一條解脫之道,佛陀才出現於世。
課堂中,長老進一步說明,佛教的實踐不僅僅是行善,更重在智慧的覺悟。禮佛並非偶像崇拜,而是對佛陀人格與教誨的敬仰;課誦有助於鞏固佛法記憶;吃素雖非強制,但能培養慈悲心。佛法教導我們,人生雖然充滿苦難,但我們應該認清現實,不執著於苦境。出世間並非逃避,而是一種內心的解脫,「一切皆空」並非虛無,而是對世間真相的深刻理解。
課堂最後,開仁長老勉勵學員,修行應從親近善知識開始,透過聽聞正法、如理思維、依教奉行,來深入理解佛法。此外,閱讀經典能幫助學員更全面地掌握佛法智慧。真正的佛法修行,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透過覺察當下的心念,破除迷信,培養慈悲心,進而達到智慧解脫,獲得真正的自在。
首堂課圓滿落幕,期待後續課程進一步探索「學佛的意義」。下週(2月15日)將進行第二堂課,誠摯邀請學員們持續參與,共同精進!
Sādhu!Sādhu!Sādhu!
文/覺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