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增支部》說: 「諸比丘!具聰明、調伏、無畏、多聞、持法,而能行法隨法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能莊嚴僧團。」(A. IV. 7. Sobheti)
按照此理,在家和出家都應具有其角色的意義與價值,但為何佛陀只為出家眾建立六和敬呢?
第一結集也只有出家眾參與呢?
假如你想了解種種的疑問,歡迎出席這場輕鬆的對談,彼此交流分享一下。
與談:圓權法師,方丈開仁長老,圓波法師
日期:5月1日 (三)
時間 :10:00a.m.-1:00p.m.
10:00a.m.-11:15a.m. 座談會
11:30a.m.-1:00pm 供僧/茶敘
地點:寂靜禪林教育中心
講師簡介:
圓權法師:
1994年於高雄六龜妙通寺受具足戒。 屏東慈恩佛學院教師。 高雄正信佛青會講師、 嘉義正信佛青會講師、 臺北慧日講堂講師。 高雄淨覺僧伽大學(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臺灣分校)教師。
圓波法師:
1999年於屏東寶蓮禪寺受具足戒。
2004年福嚴佛學院大學部畢業、2007福嚴佛學院研究部畢業。
新竹福嚴佛學院教師、新竹壹同佛學院教師。
台北中華佛教青年會講師。
印順佛教基金會董事長。
嘉義聖善寺住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