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10上完課,道友跟我說,這堂課不僅從師父那學習,從講習員和小組討論也學習到不少,是開示和讀書會型式的結合,收穫比單聽師父開示還多。
我的收穫好多,目前有以下幾點:
- 因為之前有參與《佛陀的話語》譯稿的校正工作,當時已經就很多細節和道友討論過。當師父開示「導論」的重點時,讓我們有機會溫故知新外,也會更深入思惟,或引發新的問題意識。
例如第二章,昨晚才知道除了初轉法輪之外還有三轉法輪,而且轉的對象還不一。
又,昨晚道友才發現《雜阿含》和《相應部》的初轉法輪轉的方式不同,菩提長老這本書是用尼科耶經文來編輯,但於「導論」的闡述時,長老的表達形式卻是《雜阿含》初轉法輪的轉法方式?看起來,這是很有趣的思考問題之一。
- 講習員報告成果時,每個人各有特色,投影片做的好精緻,匯整講述的重點對我而言也很清楚。而且這幾部經我先前讀過幾次,他/她們的分享,有時也引領我學習到我先前沒有留意到的部分。
例如昨晚新加坡那位師兄,講解初轉法輪經時,引用了阿闍梨的《沙門果經》講義以及師父的《八正道》一段內容,更加強了我對佛法要義的了解。
- 分享討論是我收穫最多的。這二次我都有事先準備一下,但是從大家的分享中,又會令我憶起以前聽過的開示且能匯通之。
例如上週,討論《長部15經》什麼是「虛妄想」時,我的大腦突然出現,師父開示「什麼是快樂的泉源」中講義所列的表格,一邊是嗔恨的緣由,一邊是快樂的泉源。這表格現前時,我突然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分享的更具體了。
昨天也是,討論到為什麼需要梵天勸請時,透過大家討論,我又想起阿闍梨《梵天勸請經》的開示。和大家分享後,寂松老師說,他前一晚也再看了一次阿闍梨的講義,然後也對我的分享再做了講解和補充,使我又學習到自己了解不足之處。
學友所討論的內容也常令我驚嘆,例如:有學友提到佛陀出世的神蹟,說不定其他道的眾生看得到,我們人類的業報身看不到就認為是奇蹟。這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呢。
- 師父點評時,我又學習到講解的技巧,例如引用其他文獻對照、旁徵博引、針對重點講解時力求正確性。但是,這也為我帶來了點壓力,輪到我講解時,可能會「皮皮嚇」(sweating smiley face)。^_^
報告完畢!分享的有點冗長,但卻是真誠的觸動與收獲!
文/Pizza
相關質料:
1、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