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宗旨:沐手恭敬心,抄出精進業,培福修三昧,長養智慧花。
二、 日期:2019年2月5日(二)
三、 時間:1p.m.-3p.m.
四、 地點:寂靜禪林。講堂
五、 內容:吉祥經,經文299個字,宣紙長68cm,寬34.5cm
六、 資格:歡喜抄經者
七、 報名:點擊報名
八、 報到:2月5日(二)12:30p.m.於行政大樓走廊
九、 抄經流程: 點擊瀏覽
備註:
1)抄經者可領回所抄經紙。
2)寂靜禪林提供文房四寶,歡迎隨喜贊助費用!
詳情聯絡: 016-4488715
抄經與佛教的流傳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在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方面,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佛經的流傳,更是深廣長遠的影響了中國的文學與藝術。由於佛教初傳中國時,印刷術尚未昌明,佛經的弘傳流通,只得靠紙墨抄繕,所以與中國書法結下不解之緣。
佛經與書法藝術結合之後,不但書法創作的題材更寬廣,內容更豐富,意境更提升;而且佛法的傳播也因此而更快速、普遍。
隨著佛教的傳播與發展,佛經圓融精妙的思想、精美優雅的語言文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等抄寫流傳佛典。從六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現代,均有不少寺院僧侶是有名的書法家,以抄經爲媒介,接引文人、士子皈依佛教;而士大夫、文人又以書法抄經酬謝助揚佛法,所以産生了不少抄經的書法名作。如王羲之書《佛遺教經》;唐邕書《維摩詰所說經》;張旭書《心經》;柳公權書《金剛經》、《心經》等;智永禪師書《千字文》;南唐後主李煜書《心經》;蘇軾書《心經》、《金剛經》、《華嚴經》、《楞伽經》、《圓覺經》;黃庭堅書《文益禪師語錄》;柳閎書《楞嚴經》;蘇過書《金光明經》;宋高宗書《金剛經》、《心經》;趙孟 書《金剛經》、《佛說四十二章經》、《妙法蓮華經》;林則徐書《阿彌陀經》、《金剛經》、《心經》、《大悲咒》、《往生咒》等;歐陽漸書《心經》;溥心佘書《金剛經》及其他血書經典;弘一大師書《華嚴經》、《心經》等等 。
抄經修行培福
在《金剛經》、《法華經》、《藥師經》,乃至《地藏經》、《維摩詰經》、《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等等諸多重要大乘經典中,都明示書寫佛經、受持讀誦、廣爲傳播,有極大的功德。
在《辯中邊論》卷三中,提出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等十種受持經典的方法。無著菩薩也說抄經有五種功德:可以親近如來;可以攝取福德;亦是讚法亦是修行;可以受天人等的供養;可以滅罪。所以抄經被認定是受持經典很好的方法之一。
著名律宗大德弘一法師云:「夫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所深誡。然研習之者能盡其美,以是書寫佛典,流傳於世,令諸衆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無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