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六、日8AM-6PM;其他時間:預約接待
Phone:+6016 5568715(8AM-11AM)
Whatsapp
首頁
禪林概況
道 場 簡 介
方丈開仁長老 Abbot Thera Kairen
宗旨與理念
組織架構
地理位置 Location
禪林風光
生活作息
禪林訊息
方丈的話
方丈行程報導
活動預告
活動報導
專題報導
禪林事記
僧伽教育
文宣出版
佛法書籍
宣傳海報
禪林日曆
禪林文化
寂靜會訊
書畫墨韻
佛學禪詩
佛法問答
心得分享
多媒音像
佛學影音
佛學影視
禪林電視臺
契理契機又正念正知的佛教禪修 / 開印
In
方丈的話
/
09/04/2016
佛陀基於眾生的不同根器、需求及環境而說法,後人稱這是「契機」;在契機中,又不失真地釐出一條能教導眾生趣向解脫,能熄滅貪瞋痴,趣證涅槃,故為「契理」。經典實際上是含契機、契理兩部分,阿毗達磨則側重尚理,少分契機。
阿毗達磨的來源與舍利弗尊者等上座有關,重心在聖道,是故早期阿毗達磨皆以註解說明「相應修多羅」的本母形式出現,今天在說一切有部與南傳七論的代表著裡依然可見。
綜合經典與阿毗達磨的教導,我們明確地知道:修止或修觀皆應具足正念與正知兩者,不可偏廢。在阿毗達磨中的定義,「 念」的特相有不漂浮;作用是不混亂;現起是看護(守著);而足處則是牢固的想或身、受、心、法(四念處)。「正知」其實就是智相應心、慧根或無痴,特相如靈巧的弓箭手一樣而精確不失誤,若在修觀時就是如實了知與通達法的自性;作用是如燈光照境;如善於導路的人而不迷失是它的現狀;足處就是三摩地或如理作意。
也許在入門訓練時,有的人偏重於正念,但無論如何,最終必須是正念與正知兩者結合;缺少正知,在禪修方法上是不建全的、有缺陷的。佛教與外道的宗教經驗差異處就在正知上,不僅如此,止觀所緣的差異因此而來,乃至勘破深固的無明也非正知(慧根、智相應)不可。
職此之故,欲於吾人生命中體驗到離苦、得樂及究竟解脫之道,必須是經由正念與正知相應的禪修訓練中來,非同小資情調;面對臨命終時,亦復如是。
20160408 寫於紐約上州.羅城高巖佛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