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11.
掌握好「心的秘密」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利益呢?
答111.
掌握了「心的秘密」,就會比較清楚知道自己之所以痛苦或快樂的因果關係,也較願意學習去面對離苦或得樂的修行方法。相信已揭開「心的秘密」者將開始成為一個快樂的三寶弟子。
學佛的利益是通向於今世、來世及究竟的。希望大家為解脫、為佛教、為眾生而學習阿毗達磨。
問112. NEW
請問長老是否了解有科學文獻,或醫學實驗證實<耳根是最後消失>
的根據? 答112.
「耳根是最後消失」的說法,在佛教經論中未見,不知出處?但
根據個人於臨終關懷所接觸到的個案,有的臨終前眼根會逐漸失卻作 用時,耳根變得異常清晰(可能剩下唯一了知外在的管道),還有這 時候身根也會對觸覺反應非常敏感。眼、耳、身孰都先敗壞,胥視該 臨終病情或個人情況,難以定論。 問113. NEW
若死後立刻識即離體,那斷氣後
a.馬上淨身更衣,亡者會不會有痛感?因常怕亡者識尚未離體痛而
起瞋 b.每個人識離體的時間會一樣嗎(如車禍橫死、昏迷、清醒而死)
? 助念他聽得到嗎,識離體後是否尚會流連於大體附近?
答113.
真的命終,身體剩下的只是一堆色法(巴利阿毗達磨稱「時節」
色),不管家人淨身或醫療上的需要不會造成有任何的痛感,因為已 經沒有識等名法的作用了。但一般佛教徒所關心和討論的,可能是醫 學上認為的死亡,並非佛教的命終。 佛教的「命終/命根斷」重在精神,如心識存在與離去,而與今日西
方醫學上的「死亡」側重在生理上來判斷,如腦死等,兩者的定義未 必一致,這是我們需要留意的。 問114. NEW
請大德講解遍作相、取相及似相與學習書畫的相似過程,謝謝!
答114.
遍作相:古印度佛教的禪修方法有它一套很完整的進程,如十遍處,
須先從準備製作和選擇一個外在青、黃、赤、白等顏色曼陀羅,或地 、水、火、風等材質曼陀羅開始,少瘕為佳、精品為上,懂得擇相, 稱之「遍作」。如學習書畫者,須先懂得擇某一上乘的臨摹本做為學 習對象,以古為師。不經抉擇,或是濫學, 極有可能不幸會養成惡習,就不好改了(這也像佛教和儒家所教導學 習做人的戒學道理一樣,以聖賢之德行為師)。 取相:再來,就用眼睛反覆地取這一外在的曼陀羅相,乃至閉目之後
,也能令其內化產生為意念中的影相,這是「取相」。如書畫家不斷 地用眼讀帖、用手臨帖,用心領會,久之自然熟而生巧,乃至成習( 養成好習慣),這是取外相轉為內心影相的一個必經過程。 似相:最後,練習成功之後,該影相成為了個人意門中的牢固相,是
名「似相」(因此建立定/三昧/三摩地)。如同書畫家是經由不斷 讀帖、臨帖實踐,從古人的傳統知識中汲取養份,一點一滴,慢慢將 之轉化為自己內在經驗,不是刻意標新但卻能自成一家的「版本」( 每人取來的似相,不盡相同,隨後的創作即由此而來,版權所有)。 從某一筆、一劃小動作的微觀,到達整體輪廓或章法上的宏觀概念,
由一而二、由二而三乃至意化無量,其實都是依遍作、取相為基,再 加上個人的文化素養、修養等與似相的湧現交融,相輔相成,這就是 書畫家所謂的「意在筆先」。創作,亦由此而來。
上一頁 佛法問答 101~110